出自宋代秦觀《正仲左丞生日》:
元氣鍾英偉,東皇賦炳靈。
蓂敷十一葉,椿茂八千齡。
汗血來西極,摶風(fēng)出北溟。
之無分襁褓,詩禮學(xué)趨庭。
妙質(zhì)珠遺海,高材刃發(fā)硎。
亟更蕓閣秘,屢直瑣闈青。
史筆開凡例,綸言正緯經(jīng)。
文昌頻曳履,京兆屢空囹。
遂總臺綱紀,常參國典刑。
兩宮隆眷遇,諸夏聳瞻聽。
武略驅(qū)雷電,文鋒粲斗星。
乞閑辭亢滿,分逸下青冥。
騎引雙朱服,腰橫萬寶釘。
明峰春矗矗,汝水暮泠泠。
散策花間徑,揮犀水上亭。
壼觴延墨客,燈燭按歌伶。
周袞歸公旦,商巖夢武丁。
久聞虛揆席,佇見返皇扃。
別數(shù)汾陽考,重鐫宋父銘。
巍然廟堂上,永作世儀形。
注釋參考
兩宮
(1).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。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兩后。因其各居一宮,故稱兩宮?!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罚骸坝腥鐑蓪m螫將軍,則妻子毋類矣。” 裴骃 集解引 張晏 曰:“兩宮,太后、 景帝 也?!薄稘h書·張延壽傳》:“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許嘉 女,上為 放 供張……兩宮使者,冠蓋不絶。” 宋 張元干 《石州慢·己酉秋吳興舟中作》詞:“兩宮何處,塞垣祗隔 長江 ,唾壺空擊悲歌缺?!?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一:“比 穆宗 登極, 肅 益跋扈難制。兩宮震怒,臚列逆跡,付廷議,罪在不赦?!?/p>
(2).東宮和上臺的合稱。指太子及皇帝。 晉 潘岳 《夏侯常侍誄》:“內(nèi)賛兩宮,外宰黎蒸?!薄段倪x·陸機<謝平原內(nèi)史表>》:“入朝九載,歷官有六。身登三閣,官成兩宮?!?李善 注:“兩宮,東宮及上臺也?!?南朝 齊 王儉 《褚淵碑文》:“濯纓登朝,冠冕當(dāng)世。陞降兩宮,實惟時寶?!?/p>
隆眷
深厚的顧念,特別的看重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知己賦》:“吐情志而深賞,忘年齒而隆眷?!薄度齻b五義》第十四回:“這都是圣上隆眷過重,使我聲名遠播於外,故此招忌。”《平山冷燕》第二回:“小姐開言道:‘既是圣恩隆眷,有此厚賜,孩兒理當(dāng)望闕拜謝。’”
諸夏
(1). 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個諸侯國。泛指中原地區(qū)?!蹲髠鳌らh公元年》:“諸夏親暱,不可棄也?!?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觀德》:“滅國十五有餘,獨先諸夏, 魯 晉 俱諸夏也。”
(2).指 中國 。 明 王鏊 《震澤長語·音韻》:“ 瞿曇 之書,能入諸夏,而 宣尼 之書,不能至 跋提河 者,以聲音之道障閡耳。” 郭沫若 《歸去來·由日本回來了》:“欣將殘骨埋諸夏,哭吐精誠賦此詩?!?/p>
瞻聽
猶視聽。 唐 韓愈 《答張徹》詩:“賴其飽山水,得以娛瞻聽。” 清 龔自珍 《上大學(xué)士書》:“依中書愚見,一切中書差使,宜由侍讀手奉全單,默然鵠立,中堂坐堂上,朱筆點出,明降堂諭,不許仍沿袖中出紙,以肅瞻聽?!?/p>
秦觀名句,正仲左丞生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