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沈唐《望海潮》
山光凝翠,川容如畫,名都自古并州。簫鼓沸天,弓刀似水,連營十萬貔貅。金騎走長楸。少年人一一,錦帶吳鉤。路入榆關(guān),雁飛汾水正宜秋。追思昔日風(fēng)流。有儒將醉吟,才子狂游。松偃舊亭,城高故國,空馀舞榭歌樓。方面倚賢候。便恐為霖雨,歸去難留。好向西溪,恣攜弦管宴蘭舟。
注釋參考
少年
少年 (shàonián) 古稱青年男子,現(xiàn)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early youth (from ten to sixteen) 少年兒童讀物一一
一一 (yīyī) 一個一個地;依次地 one by one;one after another 一一檢查 好一一聽之。——《韓非子·內(nèi)諸說上》 一一以葉自彰?!龂骸ず惔尽缎α帧?一一為具言?!獣x·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 一一自辨?!巍ね醢彩洞鹚抉R諫議書》 一一詳述之。——清·方苞《獄中雜記》錦帶
(1).錦制的帶子?!抖Y記·玉藻》:“居士錦帶,弟子縞帶?!?孔穎達 疏:“錦帶者,以錦為帶?!?前蜀 薛昭蘊 《浣溪沙》詞:“鈿匣菱花錦帶垂,靜臨蘭檻卸頭時?!?明 何景明 《七述》:“綴以錦帶,懸以吳鉤?!?/p>
(2).即莼菜。 唐 杜甫 《江閣臥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》詩:“滑憶雕胡飯,香聞錦帶羹?!?仇兆鰲 注引 朱鶴齡 曰:“錦帶,即蓴絲?!侗静荨纷魃O,或謂之錦帶,生 湖南 者最美?!?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草八·莼》:“《詩》云:‘薄采其茆’,其蒓也?;蛑M其名,謂之錦帶。”
(3).花名。又名海仙花。 宋 王禹偁 《海仙花》詩之三:“錦帶為名卑且俗,為君呼作海仙花?!?宋 王闢之 《澠水燕談錄·事志》:“ 胊山 有花類海棠而枝長,花尤密,惜其不香無子。既開,繁麗裊嫋,如曳錦帶,故 淮南 人以錦帶目之。 王元之 以其名俚,命之曰海仙?!?/p>
吳鉤
亦作“吳鉤”。鉤,兵器,形似劍而曲。 春秋 吳 人善鑄鉤,故稱。后也泛指利劍。 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軍容蓄用,器械兼儲; 吳 鉤 越 棘,純鈞湛盧?!?唐 盧殷 《長安親故》詩:“ 楚 蘭不佩佩吳鉤,帶酒城頭別舊游?!?ye{1-1}劍{1*1}英 《重讀<論持久戰(zhàn)>》詩:“一篇《持久》重新讀,眼底吳鉤看不休?!眳⒁姟?吳鴻 ”。
沈唐名句,望海潮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地鐵散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