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真德秀《題黃氏貧樂齋》:
道鄉(xiāng)曾舉龍門話,認(rèn)作玄關(guān)透悟機。
儒佛差殊真眇忽,請君參取是耶非。
注釋參考
差殊
差錯?!杜f唐書·崔仁師傳》:“ 仁師 后為度支郎中,嘗奏支度財物數(shù)千言,手不執(zhí)本, 太宗 怪之,令黃門侍郎 杜正倫 齎本, 仁師 對唱,一無差殊?!?/p>
差異;不同。 金 王若虛 《五經(jīng)辨惑下》:“ 三代 損益不同,制度名物,容有差殊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仙人島》:“并入解裝,則與島中居無稍差殊,洞房內(nèi)幾榻宛然。”
眇忽
(1).隱約不明貌;微茫貌。 唐 獨孤及 《祭相里造文》:“話言存乎耳目,惟音形眇忽,無前期可望?!?唐 柳宗元 《潭州楊中丞作東池戴氏堂記》:“堂成而勝益奇,望之若連艫縻艦,與波上下。就之顛倒萬物,遼廓眇忽。” 宋 俞文豹 《吹劍四錄》:“事事物物,大而昭著,微而眇忽?!?/p>
(2).頃刻;瞬息。指極短時間?!吨熳诱Z類》卷五九:“見此良心,其存亡只在眇忽之間,才操便在這里,才舍便失去?!币嘀^倉猝。 清 王韜 《跋日本<岡鹿門文集>后》:“一旦遇利害作於眇忽,蹶起而忿爭,蹀血千里,蒼生涂炭,竟不免於弱肉強食矣?!?/p>
(3).幽微。 明 方孝孺 《鄭生祐哀辭》:“既聰達(dá)兮,又慧哲;超幾先兮,燭眇忽。”
參取
參酌吸取。 金 王若虛 《楊子法言微旨序》:“參取眾説,析之以己見。” 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五:“其學(xué)參取佛老二家,不喜高遠(yuǎn)奇異,循常道?!?明 李贄 《觀音問·答自信》:“於此著實參取,便自得之。”
真德秀名句,題黃氏貧樂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