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知之難,行之為難;非行之難,終之斯難。
出自唐代 吳兢《貞觀政要·卷十·論慎終》:
摘自《貞觀政要·卷十·論慎終》
解釋:不是了解它困難,是實行它困難;不是實行它困難,是堅持到底困難。
原文摘要:
孫謀。故其垂拱巖廊,布政天下。其語道也,必先淳樸而抑浮華;其論人也,必貴忠良而鄙邪佞;言制度也,則絕奢靡而崇儉約;談物產(chǎn)也,則重谷帛而賤珍奇。然受命之初,皆遵之以成治;稍安之后,多反之而敗俗。其故何哉?豈不以居萬乘之尊,有四海之富,出言而莫己逆,所為而人必從,公道溺于私情,禮節(jié)虧于嗜欲故也?語曰:“非知之難,行之為難;非行之難,終之斯難。”所言信矣。伏惟陛下年甫弱冠,大拯橫流,削平區(qū)宇,肇開帝業(yè)。貞觀之初,時方克壯,抑損嗜欲,躬行節(jié)儉,內(nèi)外康寧,遂臻至治。論功則湯、武不足方,語德則堯、舜未為遠。臣自擢居左右,十有余年,每侍帷幄,屢奉明旨。常許仁義之道,守之而不失;儉約之志,終始而不渝。一言興邦,斯之謂也。德音在耳,敢忘之乎?而頃年以
注釋參考
為難
為難 (wéinán) 難以應付 feel awkward;be in a quandary;feel embarrassed 為難的事 使人難應付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非行
不正當?shù)男袨?;惡行?章炳麟 《定復仇之是非》:“若以種族革命為復仇之非行,國與國之相戰(zhàn)爭者,何以不為復仇之非行?”
吳兢名句,貞觀政要·卷十·論慎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