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吳充《句》:
出自宋代吳充《句》,該句一般未成詩或是殘句。
注釋參考
舊儀
猶古禮?!稘h書·郊祀志下》:“ 元帝 即位,遵舊儀,間歲正月,一幸 甘泉 郊 泰畤 ,又東至 河?xùn)| 祠后土,西至 雍 祠 五畤 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ね豸觽鳌罚骸皶r(shí)舊儀廢弛,興造制度, 粲 恆典之。”《舊唐書·后妃傳下·代宗睿真皇后沉氏》:“是用仰稽舊儀,敬崇大號(hào),舉茲禮命,式遵前典。”
閣老
唐 代對(duì)中書舍人中年資深久者及中書省、門下省屬官的敬稱。 五代 、 宋 以后亦用為對(duì)宰相的稱呼。 明 清 又用為對(duì)翰林中掌誥敕的學(xué)士的稱呼。 唐 李肇 《唐國史補(bǔ)》卷下:“兩?。ㄖ袝?、門下?。┫嗪魹殚w老,尚書丞郎、郎中相呼為曹長。”《舊唐書·楊綰傳》:“故事,舍人年深者謂之閣老,公廨雜科,歸閣老者五之四?!?宋 鄭文寶 《南唐近事》:“一日諸閣老待漏朝堂,語及林泉之事?!?明 李贄 《復(fù)焦弱侯書》:“ 趙文肅 先生云:‘我這個(gè)嘴, 張子 這個(gè)臉,也做了閣老,始信萬事有前定。’” 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閣老》:“ 蘇州 有 閣老坊 ,乃 吳匏庵 為學(xué)士時(shí)所建,則翰林之在 文淵 掌誥敕者,亦得稱閣老矣?!?/p>
濡毫
濡筆。謂蘸筆書寫或繪畫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酬劉侍郎使君》詩:“濡毫意僶俛,一用寫悁勤?!薄剁R花緣》第五三回:“ 亭亭 正在磨墨濡毫,忽見 紅紅 、 婉如 從外面走來?!?吳沛霖 《淡卿出團(tuán)扇索詩為題兩絕》之一:“擬將雅意深深卻,看汝濡毫興已狂。”
逋責(zé)
見“ 逋債 ”。
公移
舊時(shí)行用于不相統(tǒng)屬的官署間的公文的總稱。 宋 無名氏 《儒林公議》卷上:“ 拓跋德明 承 繼遷 土宇,志在自守,然其下部族亦時(shí)寇抄邊境,及公移究詰,則陽言不知?!?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七:“急急如律令, 漢 之公移常語,猶今云符到。奉行 張?zhí)鞄?, 漢 人故承用之,而道家遂得祖述?!?明 徐師曾 《文體明辨·公移》:“按:公移者,諸司相移之詞也。其名不一,故以公移括之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異四·準(zhǔn)字諱兩見》:“ 宋 寇萊公 準(zhǔn) 作相,諸司公移,諱其名,改為‘準(zhǔn)’,至今相沿不易?!?/p>
吳充名句,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隧道逃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