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衛(wèi)宗武《賦西軒竹》:
種竹才一畝,便有千畝勢。
茍能會其趣,何拘尋丈地。
其氣偉丈夫,其德象君子。
瑩哉冰雪如,潤與珪璋比。
中虛而有容,外直而不倚。
迥非凡植儔,惟與喬松齒。
攬以入吟篇,引以近書幾。
好之而樂之,雅致要相似。
物清我亦清,相對乃無愧。
翛然靜秀姿,舉世所同嗜。
志趣有不侔,肝膽楚越異。
將以洗凡俗,凡俗烏可洗。
綠猗喻武公,金璧侈歸美。
蕭瑟悅宣尼,食肉至忘味,有之而似之,氣類由默契。
此君如有知,噲伍亦所恥。
茍或冰炭然,雖多亦奚以。
注釋參考
之而
須毛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梓人》:“深其爪,出其目,作其鱗之而?!?戴震 補注:“頰側(cè)上出者曰之,下垂者曰而,鬚鬣屬也。” 王引之 《經(jīng)義述聞·周官下》:“而,頰毛也;之,猶與也。作其鱗之而,謂起其鱗與頰毛也……然則之為語詞,非實義所在矣?!迸c 戴 說不同。后人詩文中多用以形容須毛狀的東西或指雕刻的鳥、獸、龍等的須毛耆鬣。 宋 龔頤正 《芥隱筆記·荊公押而字》:“ 荊公 乃又作‘而’字二詩:‘采鯨抗波濤,風(fēng)作鱗之而?!w用《周禮·考工記》?!?清 王士禛 《龍門閣》詩:“出爪作之而,神奇始何代?!?清 惲敬 《吳城萬壽宮碑銘》:“之而為禽,鄂不為華,鑿堅彫疏,旌旄委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