贈(zèng)策不煩秦士嘆,埋輪聊見漢臣心
出自宋代岳珂《六月二十一日內(nèi)引賜對(duì)緝熙殿玉音宣問漏下數(shù)》:
單軺從此歷湖陰,自愧便蕃圣澤深。
贈(zèng)策不煩秦士嘆,埋輪聊見漢臣心。
主憂未解誠知辱,民瘵猶思力不任。
表語拳拳美懷報(bào),用中聊以當(dāng)虞箴。
注釋參考
贈(zèng)策
(1).《左傳·文公十三年》載: 晉 大夫 士會(huì) 奔 秦 , 晉 恐 士會(huì) 為 秦 所用,就派人招他回國。 士會(huì) 離 秦 時(shí),“ 繞朝 贈(zèng)之以策,曰:‘子無謂 秦 無人,吾謀適不用也?!?孔穎達(dá) 疏引 服虔 曰:“ 繞朝 以策書贈(zèng) 士會(huì) ?!焙蠹匆浴百?zèng)策”謂致送書信或臨別贈(zèng)言。 清 黃遵憲 《將應(yīng)順天試仍用前韻呈靄人樵野丈》:“四海同袍征士氣,頻年贈(zèng)策故人書?!?程善之 《和孟碩<獄中詩>》:“贈(zèng)策漫教論往事,纓冠竟自失先機(jī)?!?/p>
(2).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載: 秦穆公 曾七日而寤,寤之日,對(duì) 公孫支 與 子輿 說,曾見天帝,天帝告以 晉國 將大亂等事。 公孫支 書而藏之,是為 秦 策。后用“贈(zèng)策”謂天授其旨意。 清 錢謙益 《方生行送方爾止還金陵》詩:“贈(zèng)策每嗤天帝醉,移盤欲共仙人泣。”
不煩
(1).無須煩勞?!盾髯印檱罚骸柏?,約而詳,不煩而功,治之至也?!薄赌鲜贰に挝涞奂o(jì)》:“后世若有幼主,朝事一委任宰相,母后不煩臨朝?!?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(jì)聞》卷十三:“公慨然曰:‘ tang{1|1}子方 自有平生,他日斷不煩諸君曲筆。’后果殉難?!?/p>
(2).不急躁。《文選·宋玉<高唐賦>》:“澹清靜其愔嫕兮,性沉詳而不煩?!?李善 注:“不煩,不躁也。”
(3).不煩冗?!痘茨献印ぶ餍g(shù)訓(xùn)》:“法省而不煩。” 高誘 注:“煩,多也?!?宋 龔鼎臣 《東原錄》:“然 秩 ( 劉秩 )書太略, 白 ( 宋白 )書太煩。不煩不略,最為適中者, 佑 ( 杜佑 )書也?!?/p>
埋輪
(1).埋車輪于地,以示堅(jiān)守。《孫子·九地》:“是故方馬埋輪,未足恃也。” 曹操 注:“方,縛馬也;埋輪,示不動(dòng)也?!?清 顧炎武 《海上》詩:“埋輪拗鏃 周 千畝,蔓草枯楊 漢 二京。”
(2). 東漢 順帝 時(shí),大將軍 梁冀 專權(quán),朝zheng{1|1}腐敗。 漢安 元年(公元142年)選派 張綱 等八人巡視全國,糾察吏治,馀人皆受命之部,而 綱 獨(dú)埋其車輪于 洛陽 都亭,曰:“豺狼當(dāng)路,安問狐貍!”遂上書彈劾 梁冀 ,揭露其罪惡,京都為之震動(dòng)。事見《后漢書·張綱傳》。后以“埋輪”為不畏權(quán)貴,直言正諫之典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奏彈王源》:“雖埋輪之志,無屈權(quán)右;而狐鼠微物,亦蠹大猷?!?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(lán)記·靈應(yīng)寺》:“牧民之官,浮虎慕其清塵;執(zhí)法之吏,埋輪謝其梗直。”亦作“ 埋車 ”?!杜f唐書·畢構(gòu)傳》:“載馳原隰,徒煩出使之名;安問狐貍,未見埋車之節(jié)?!?明 無名氏 《四賢記·分歧》:“恩沾九霄,榮齊六曹,埋輪自有 張綱 操?!?清 李漁 《玉搔頭·情試》:“念臣等啊,埋輪親矢,愿從君側(cè)除奸宄?!?/p>
(3).比喻月落。輪,喻月。 唐 唐彥謙 《七夕》詩:“露白風(fēng)清夜向晨,小星垂珮月埋輪。”
(4).比喻停留。 明 高啟 《<獨(dú)庵集>序》:“譬猶行者,埋輪一鄉(xiāng),而欲觀九州之大,必?zé)o至矣。”
漢臣
漢 朝的臣子。亦指古代漢族政權(quán)的臣子?!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八娜苏吣昀弦?,皆以為上慢侮人,故逃匿山中,義不為 漢 臣?!?唐 杜甫 《贈(zèng)王二十四侍御契》詩:“伏柱聞 周 史,乘槎有 漢 臣?!?唐 杜牧 《河湟》詩:“牧羊驅(qū)馬雖戍服,白髮丹心盡 漢 臣?!?/p>
岳珂名句,六月二十一日內(nèi)引賜對(duì)緝熙殿玉音宣問漏下數(shù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