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危露下聞清唳,九鎖山中斷俗緣
出自宋代牟巘五《奉寄沈公介石老仙》:
不貪富貴即神仙,茗碗香爐古易編。
誰(shuí)向急流能勇退,方知介石是幾先。
三危露下聞清唳,九鎖山中斷俗緣。
喜有詩(shī)有相共住,何時(shí)一笑醉丹泉。
注釋參考
危露
(1).將暴露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假譎》:“劬勞晨夕,用相覘察,恐形跡危露,或致狼狽,追迫之日,姥其匿之。”
(2).即將消失的露珠。 清 錢謙益 《寄澤州張吏部四十韻》:“功名如輕塵,富貴比危露?!?/p>
清唳
鶴鳴聲。鶴鳴清響,故謂。 南朝 梁 吳均 《主人池前鶴》詩(shī):“摧藏多好貌,清唳有奇音?!?唐 陸龜蒙 《鶴媒歌》:“媒閑靜立如無(wú)事,清唳時(shí)時(shí)入遙吹。” 元 袁桷 《善之?dāng)y酒招游西湖值雷雨分韻得杯字》:“翩翩六鶴舞晴翮,華表清唳云光開。” 郭沫若 《題畫記》:“一如九皋鶴,清唳徹晴朝?!?/p>
九鎖
謂道路曲折險(xiǎn)阻。 宋 林景熙 《大滌洞天》詩(shī):“九鎖絶人寰,一嶂聳天柱?!?明 宋濂 《瑯琊山游記》:“蓋峯回路轉(zhuǎn),九鎖而至 開化禪院 。”
中斷
中斷 (zhōngduàn) 半中間發(fā)生阻隔、停頓或故障而斷開 interrupt;discontinue;suspend;come to stop;break down (off) 交通中斷 比賽中斷俗緣
佛教以因緣解釋人事,因稱塵世之事為俗緣。 唐 許渾 《記夢(mèng)》詩(shī):“塵心未盡俗緣在,十里下山空月明。” 宋 司馬光 《寄清逸魏處士》詩(shī):“徒嗟俗緣重,端使素心違?!薄都t樓夢(mèng)》第一二○回:“ 寶玉 未及回言,只見船頭上來(lái)了兩人,一僧一道,夾住 寶玉 道:‘俗緣已畢,還不快走?’”
牟巘五名句,奉寄沈公介石老仙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