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庭堅(jiān)《清閑處士頌》:
至樂山中,嘉木之樾。
有人天游,風(fēng)云為馬,鷗鷺為舟。
有詩客李發(fā),字之曰清閑處士。
而蜀有豪士王當(dāng),以為蓋謝敷之流。
其清也不登市井之隴,其閑也不齅王公之勾。
傲睨萬物,逍遙一丘。
身與長松共老,名與北斗俱休。
涪翁曰名之不稱實(shí)也久矣,吾子何以是為哉。
書潞則失涿,謂鷹則化鳩。
故一以我為馬,一以我為牛。
蓋有有其實(shí)而不受,亦有無其實(shí)而固求者也。
常試為吾子道清閑之乎致乎。
水之為物,甚寒而極清。
郁為堅(jiān)冰,得溫而釋,遍利諸生。
云之為物,無心而出岫穴。
風(fēng)休雨息,反一無跡。
我觀古人,以是為則。
若夫污泥濁水,與蛙同生,不溷其清。
自操井臼,日耕茺徼,未嘗不閑。
惟有道者能藏於天,吾子何處焉。
清閑曰我無所用於世,而從所好。
惟水云與之忘老,何敢以為有道。
涪翁曰舐痔十乘,曹商自優(yōu),非君清流。
商財(cái)計(jì)得白圭,擬國以閑為慝。
雖然同一大夢,達(dá)者先覺。
方在蟻垤,憂樂計(jì)校也。
世無公孫僑孔仲尼,誰辨夢覺。
亦曰舉世溷濁,惟我獨(dú)清。
萬法本閑,而人自擾擾爾。
注釋參考
涪翁
(1). 東漢 人,精于醫(yī),姓名不傳?!逗鬂h書·方術(shù)傳下·郭玉》:“有老父,不知何出,常漁釣於 涪水 ,因號(hào) 涪翁 。乞食人間,見有疾者,時(shí)下針石,輒應(yīng)時(shí)而效,乃著《針經(jīng)》、《針脈法》傳於世?!?/p>
(2). 宋 黃庭堅(jiān) 別號(hào)。《愛日齋叢鈔》卷二引《復(fù)齋漫錄》:“ 山谷 謫 涪州 別駕,因自號(hào) 涪翁 ?!?宋 范成大 《萬景樓》詩:“若為喚得 涪翁 起,題作西南第一樓?!?陳三立 《由崝廬寄陳芰潭》詩:“流傳文字一賞之,襟期 涪翁 有同調(diào)?!?/p>
不稱
(1).不相稱;不相副?!对姟げ茱L(fēng)·候人》:“彼其之子,不稱其服?!?鄭玄 箋:“不稱者,言德薄而服尊。”《史記·文帝本紀(jì)》:“﹝ 孝文皇帝 ﹞德厚侔天地……明象乎日月,而廟樂不稱,朕甚懼焉。其為 孝文皇帝 廟為昭德之舞。” 晉 陸機(jī) 《文賦》:“恒患意不稱物,文不逮意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六:“只怕小生才能淺薄,不稱將軍任使,豈敢推辭?!?清 魏源 《湘江舟行》詩之二:“十載畫 瀟湘 ,不稱 瀟湘 月?!?/p>
(2).不勝任;不稱職?!妒酚洝庮H藺相如列傳》:“ 括 母因曰:‘王終遣之,即有如不稱,妾得無隨坐乎?’”《漢書·宣帝紀(jì)》:“此朕之不明,吏之不稱,四方黎民將何仰哉!”《金史·章宗紀(jì)四》:“近制以鎮(zhèn)靜而知大體為稱職,苛細(xì)而闇於大體為不稱。”
(1).不顯揚(yáng)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封禪文》:“歷選列辟,以迄於 秦 ……紛綸威蕤,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(shù)。” 三國 吳 韋昭 《博弈論》:“蓋君子恥當(dāng)年而功不立,疾沒世而名不稱。”
(2).不稱道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子虛賦》:“今足下不稱 楚王 之德厚,而盛推 云夢 以為高……竊為足下不取也?!?/p>
(3).不名;不叫做?!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(jì)》:“ 始皇 曰:吾慕真人,自謂‘真人’,不稱‘朕’?!?/p>
吾子
吾子 (wúzǐ) 古時(shí)對(duì)人的尊稱,可譯為“您” you 今吾子有?!秶Z·晉語》 嘉吾子之賜。 吾子自京師來?!啤?柳宗元《柳河?xùn)|集》 吾子未之思也?!鳌?劉基《賣柑者言》何以
何以 (héyǐ) 用什么 how 何以教我 為什么 why 何以出爾反爾黃庭堅(jiān)名句,清閑處士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