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干和鼎非吾事,啖茹燃萁不愿余
出自宋代方回《次前韻賦隱居二首》:
舉世紛如自泊如,荒園僻巷閉門居。
總干和鼎非吾事,啖茹燃萁不愿余。
林下一聲蟬噪處,山間十日雨晴初。
空階剩放苔痕長,始信先生屐齒疏。
注釋參考
總干
謂持盾?!抖Y記·樂記》:“夫樂者,象成者也。總干而山立, 武王 之事也;發(fā)揚蹈厲, 太公 之志也?!?鄭玄 注:“總干,持盾也?!?孫希旦 集解:“總,持也;干,盾也?!?/p>
和鼎
(1).謂調味。古以鹽、梅調味,因以“和鼎”指鹽、梅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·造神麴并酒等》:“芳越薰椒,味超和鼎?!?石聲漢 注:“鹽、梅。”
(2).比喻輔佐君主的宰臣。《魏書·任城王澄傳》:“臣誠才非臺弼,智闕和鼎?!?唐 張九齡 《敕賜寧王池宴》詩:“徒參和鼎地,終謝巨川舟。”參見“ 和羹 ”。
方回名句,次前韻賦隱居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