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佚名《六州歌頭》:
揚休玉色,山立秉鴻樞。
圣天子、方有志,會東都。
得真儒。
身佩安危寄,本兵柄,修軍政,朝野慶,鈞衡任,賴詩謨。
天上麒麟挺,徐卿子,坐肅憸夫。
向六陽時候,佳瑞紀門弧。
炳炳階符。
照蓬壺。
看兄樞使,弟元帥,真盛事,世間無。
籌密邊烽息,凜羌胡。
玉音俞。
佇正三槐位,散膏澤,福寰區(qū)。
河如帶,山如礪,鞏皇圖。
金鼎調元遠大,中書考,致主唐虞。
想公門桃李,應不棄山樗。
愿借噓枯。
注釋參考
六陽
(1).中醫(yī)十二經脈中,有手三陽、足三陽(陽明、太陽、少陽)六經脈,謂之六陽,見《靈樞經·經脈》。六陽經脈皆聚于頭部,故亦稱頭為六陽或六陽會首、六陽魁首。 元 李壽卿 《伍員chui{1*1}簫》第三折:“有一個漁翁只為著一時意氣,自刎了六陽的那首級?!?明 朱有燉 《義勇辭金》第四折:“將你那血瀝瀝六陽,涴了我明滉滉鋼刀?!?/p>
(2).古以天氣為陽,地氣為陰,十一月至來年四月為陽氣上升之時,合稱六陽?!抖Y記·月令》“﹝孟春之月﹞天氣下降,地氣上騰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天地之氣謂之陰陽,一年之中或升或降。故圣人作象,各分為六爻,以象十二月。陽氣之升,從十一月為始,陽氣漸升,陰氣漸下;至四月,六陽皆升,六陰皆伏。至五月,一陰初升,陰氣漸升,陽氣漸伏;至十月,六陰盡升,六陽盡伏?!?明 張居正 《賀冬至表》之一:“斗杓旋子,月當三統(tǒng)之先;昴宿殷宵,序屬六陽之始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