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孔武仲《伏中作二首》:
去歲復今日,清槐系扁舟。
手攜筇竹杖,朝上龜山頭。
百川合為一,浩渺蟠天流。
徙倚弄佳音,嘯歌懷舊邱。
京都偶為客,歲月復臨秋。
蓬轉近千里,星回將一周。
酷暑雖暫解,余威難速收。
金火兩相搏,火壯金欲流。
恐有郁蒸陳,當代作戈矛。
且當事紈扇,未可窺狐裘。
注釋參考
筇竹杖
用筇竹所制的手杖。 唐 杜甫 《送梓州李使君之任》詩:“老思筇竹杖,冬要錦衾眠。” 仇兆鰲 注:“《蜀都賦》:‘筇杖傳節(jié)於大夏之邑?!?顧凱之 《竹譜》:‘筇竹,高節(jié)實中,狀若人,剖為杖。出 南廣 邛都縣 ?!吨裼洝吩疲骸?邛州 多生竹,俗謂之扶老竹。’” 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三:“筇竹杖 蜀 中無之,乃出徼外蠻峒。蠻人持至 瀘 溆 間賣之,一枝纔四五錢。以堅潤細瘦九節(jié)而直者為上品?!?清 鈕琇 《觚賸·白耷山人詩》:“大夏遠求筇竹杖,長秋私典羽林兵?!?/p>
朝上
早晨。 潘漠華 《冷泉巖》:“妻是一個尖刻的女性的典型,把丈夫當作‘農奴’,朝上日出就逼他上山野,夕時日入始準他歸家?!?/p>
(1).面對上坐?!斗馍裱萘x》第三六回:“ 紂王 復轉下坐,朝上覿面?zhèn)鞅??!?/p>
(2).向上,向天空方向。
龜山
(1).山名。在 山東省 泗水縣 東北。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“奄有 龜 蒙 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 魯 境又同有 龜山 、 蒙山 ,遂包有極東之地。” 唐 李白 《紀南陵題五松山》詩:“ 龜山 蔽 魯國 ,有斧且無柯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漸江水》:“ 浙江 又北逕 山陰縣 西,西門外百餘步,有怪山……其形似龜,故亦有 龜山 之稱也, 越 起 靈臺 於山上?!?/p>
(2).山名。在 浙江省 。
(3).山名。在 四川省 。 宋 王象之 《輿地紀勝·涪州》:“ 龜山 在 黔江 東岸之山,今州治據(jù)一小山,其形如龜?!?/p>
(4).山名。在 福建省 將樂縣 東北?!洞竺饕唤y(tǒng)志·延平府》:“ 龜山 在 將樂縣 北三里,山形如龜, 宋 楊時 歸休於此,因號 龜山 ?!?/p>
(5).山名。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漢陽城 東北, 長江 之濱,與 武昌 之 蛇山 隔 江 相望。又稱 魯山 、 大別山 。
(6).山名。在 江蘇省 盱眙縣 。相傳 禹 治 淮 ,獲水神 無支祁 ,鎮(zhèn)之 龜山 之下,即此。參閱《大平寰宇記·臨淮縣》。
(7).山名。在 江蘇省 蘇州市 鄧尉山 北。
孔武仲名句,伏中作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