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鎖吳山,重陽近、滿城風雨
出自元代邵亨貞《滿江紅 丙午重陽前二日雨霽,泗涇倚蘭望九》:
云鎖吳山,重陽近、滿城風雨。
層樓外、摩挲病眼,尚堪延佇。
采菊有誰忘世慮,催租底事妨詩句。
縱鳥巾、潦倒不禁秋,猶能賦。
村隱隱,牛羊路。
煙冉冉,蒹葭渡。
是幾番興廢,幾番今古。
世亂可堪逢節(jié)序,身閑猶有余風度。
且憑高、呼酒發(fā)狂歌,愁何處。
注釋參考
吳山
(1).山名。在今 陜西 隴縣 西南。參見“ 吳岳 ”。
(2).山名。又名 胥山 。俗稱 城隍山 。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。 南宋 初, 金 主 亮 南侵,揚言欲立馬于此。 況周頤 《蕙風詞話》卷三:“ 金 海陵 ( 海陵王 ,即 金 主 完顏亮 )閲 柳 ( 柳永 )詞‘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’句,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?!?/p>
(3). 吳 地的山。 三國 吳 故地的山?!段倪x·謝朓<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>》詩:“鵲起登 吳 山,鳳翔陵 楚 甸?!?李善 注:“ 孫 氏初基 武昌 ,后都 建鄴 ?!?清 陳維崧 《卜算子·阻閘瓜步》詞:“風急 楚 天秋,日落 吳 山暮。”
(4). 吳 地的山。 春秋 吳 故地的山。 唐 賈島 《送朱可久歸越中》詩:“ 吳 山侵 越 眾, 隋 柳入 唐 疏?!?明 徐渭 《三茅觀觀潮》詩:“ 吳 山石頭坐秋風,帶著高冠拂云霧?!?/p>
(5). 吳 地的山。常泛指 江 南的山。 宋 張孝祥 《水調歌頭》詞:“ 吳 山 楚 澤行徧,只欠到 瀟 湘 ?!?/p>
見“ 吳坂 ”。
重陽
重陽 (chóngyáng) 我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農歷九月初九日。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?,F(xiàn)又定為老人節(jié)。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今又重陽,戰(zhàn)地黃花分外香?!猰ao{1~1}澤{1*1}東《采桑子·重陽》滿城風雨
滿城風雨 (mǎnchéng-fēngyǔ) 原形容秋天的情景,后形容事情傳遍各個角落,到處議論紛紛 be all over the town;become the talk of the town;town is full of gossips 成語解釋城里到處刮風下雨。原形容重陽節(jié)前的雨景。后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,到處議論紛紛。滿城風雨出處宋·潘大林《題壁》詩:“滿城風雨近重陽。”使用例句為什么倒弄得鬧鬧攘攘,滿城風雨的呢?邵亨貞名句,滿江紅 丙午重陽前二日雨霽,泗涇倚蘭望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