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茫林靄滅,撲漉水禽驚
出自宋代陸游《自妙相歸將至杜浦堰舟中作》:
斜陽發(fā)東郭,初{1~1}夜轉(zhuǎn)西城。
寺閣疏鐘動,漁村遠(yuǎn)火明。
蒼茫林靄滅,撲漉水禽驚。
漸喜吾廬近,遙聞過埭聲。
注釋參考
蒼茫
蒼茫 (cāngmáng) 空曠遼遠(yuǎn) boundless;vast;indistinct 蒼茫大地 暮色蒼茫林靄
亦作“ 林藹 ”。林中的云氣。 唐 陸海 《題龍門寺》詩:“窗燈林靄里,聞磬水聲中?!?唐 鄭良士 《游九鯉湖》詩:“仄徑傾崖不可通,湖嵐林靄共溟濛?!?清 方文 《禾塘訪麻孟璿村居》詩:“僕夫歸渡口,林藹拂簷牙。”
撲漉
撲漉 (pū lù)狀聲詞。形容鳥拍翅的聲音。
元.歐陽玄.逢江易藝芳干賦芳洲詩:「王孫鬥草歸來晚,撲漉鴛鴦帶水飛?!?h3>水禽水禽 (shuǐqín) 生活在水中或近水處禽類的總稱 aquatic fowl;water bird陸游名句,自妙相歸將至杜浦堰舟中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