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州已投斧柯,崇山更用憂何
出自宋代黃庭堅(jiān)《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》:
幽州已投斧柯,崇山更用憂何。
且喜龔鄒冠豸,又聞張董上坡。
注釋參考
幽州
(1).亦作“ 幽洲 ”。古九州之一?!吨芏Y·夏官·職方氏》:“東北曰 幽州 ?!薄稜栄拧め尩亍罚骸?燕 曰 幽州 ?!薄?燕 ”指 戰(zhàn)國(guó) 燕 地,即今 河北 北部及 遼寧 一帶。《書(shū)·舜典》:“流 共工 于 幽洲 。” 孔 傳:“象恭滔天,足以惑世,故流放之 幽洲 北裔?!?/p>
(2).州名。 漢武帝 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。 東漢 治所在 薊縣 (今 北京 城西南)。轄境相當(dāng)今 河北 北部及 遼寧 等地。
投斧
《北堂書(shū)鈔》卷九七引《廬江七賢傳》:“ 文黨 ,字 翁仲 ,未學(xué)之時(shí),與人俱入山取木,謂侶人曰:‘吾欲遠(yuǎn)學(xué),先試投我斧高木上,斧當(dāng)掛。’仰而投之,斧果上掛,因之 長(zhǎng)安 受經(jīng)?!焙笠浴巴陡睘榱⒅厩髮W(xué)之典。 南朝 梁簡(jiǎn)文帝 《為寧國(guó)臨城二公請(qǐng)入學(xué)表》:“下帷投斧,昔人以為精力,棄竿委麥,先哲以為美談?!?元 柯丹邱 《荊釵記·會(huì)講》:“懸頭及刺股,掛角并投斧,嘆先賢曾受許多勤苦?!?/p>
崇山
(1).高山。 漢 司馬相如 《上林賦》:“崇山矗矗,巃嵸崔巍。” 晉 陸機(jī) 《從軍行》:“深谷邈無(wú)底,崇山鬱嵯峨?!?康有為 《大同書(shū)》辛部第七章:“大地雖大,崇山大河雖多,深林邃谷雖奧,不數(shù)百年皆化為都邑焉?!?/p>
(2).引申為崇高,巨大。《晉書(shū)·慕容垂載記》:“宜述修前規(guī),終忠貞之節(jié),奈何棄崇山之功,為此過(guò)舉!”
(3).山名。相傳 舜 放 驩兜 之處。《書(shū)·舜典》:“流 共工 于 幽州 ,放 驩兜 于 崇山 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蓋在 衡嶺 之南也?!卑矗瑩?jù) 清 王夫之 《孟子稗疏》、 王鳴盛 《蛾術(shù)編》卷四六,當(dāng)在 唐 驩州 境內(nèi), 泗城 之南(今 廣西 凌云縣 和 西林縣 一帶)。 唐 沉佺期 《從崇山向越常》詩(shī)“朝發(fā) 崇山 下,暮坐 越常 陰”,即其處。舊說(shuō)或謂在今 湖南 大庸縣 境,見(jiàn)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《荊州記》及《通典·州郡十三》。
(4).山名。即 嵩山 ?!秶?guó)語(yǔ)·周語(yǔ)上》:“昔 夏 之興也, 融 降于 崇山 ?!?韋昭 注:“ 融 , 祝融 也。 夏 居 陽(yáng)城 , 嵩高 所近?!?/p>
(5).山名。 狄山 的異名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歷 唐堯 於 崇山 兮,過(guò) 虞舜 於 九疑 ?!?張守節(jié) 正義引 張揖 曰:“ 崇山 , 狄山 也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瓠子河》:“《山海經(jīng)》曰:‘ 堯 葬 狄山 之陽(yáng)。一名 崇山 ?!?/p>
黃庭堅(jiān)名句,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