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九登遐算,三三達(dá)妙門
出自宋代蔡戡《劉公實(shí)母夫人董氏挽詩》:
列寺名卿重,慈闈壽母尊。
眼中看五世,膝下?lián)碇貙O。
九九登遐算,三三達(dá)妙門。
哀榮極終始,全福更何言。
注釋參考
九九
(1).算術(shù)乘法名。以一至九每二數(shù)順序相乘。上古時(shí)系由九九自上而下,而至一一,故稱“九九乘法”?!豆茏印ぽp重戊》:“ 虙戲 作造六峜以迎陰陽;作九九之?dāng)?shù)以合天道。”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臣聞 齊桓 之時(shí),有以九九見者, 桓公 不逆,欲以致大也。” 楊樹達(dá) 窺管:“ 敦煌 木簡載九九術(shù),起九九八十一訖二二而四。 羅振玉 云:《孫子算經(jīng)》乘法載此四十五句,亦起九九而訖一一,末言從九九至一一,總成一千一百五十五,是古法始九九之證。以木簡及《孫子算經(jīng)》證之,九九蓋即乘法。其術(shù)始於九九,故稱九九之術(shù)?!?/p>
(2).八十一,九之自乘數(shù)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太玄·首》:“陳其九九,以為數(shù)生?!薄段倪x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屬車九九,乘軒并轂。” 李善 注引《漢雜事》:“諸侯貳車九乘, 秦 滅九國,兼其車服,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?!薄侗笔贰づ:雮鳌罚骸巴ㄌ煳莞甙耸怀?,黃鐘九九之實(shí)也?!?/p>
(3).由冬至日起,歷八十一日,每九天為“一九”,按次序定名為“一九”、“二九”至“九九”。亦指“九九”中最末一個(gè)九天。 唐 薛能 《漢廟祈雨回陽春亭有懷》詩:“九九已從南至盡,芊芊初傍北籬新?!蹦现良炊?。 清 趙翼 《消寒》詩:“轉(zhuǎn)眼消寒過九九,春光又到艷陽時(shí)?!?/p>
(4).指九月九日重陽節(jié)。又稱“重九”。 宋 計(jì)有功 《唐詩紀(jì)事·中宗》:“ 中宗 九月九日幸臨 渭亭 登高…… 薛稷 得歷字韻云:‘愿陪九九辰,長奉千千歷?!?/p>
(5).指“陽九”、“陰九”之災(zāi)?!稘h書·揚(yáng)雄傳下》:“九九大運(yùn),與天終始?!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順東西門行》:“閔九九,傷牛山,宿心載違徒昔言。” 黃節(jié) 注:“《易九戹》曰:‘初入元百六,陽九;次三百七十四,陰九?!h九九謂閔陽九陰九之災(zāi)也?!?/p>
(6). 蒙古 、 滿州 贈(zèng)獻(xiàn)之禮,以九數(shù)為貴,至少為一九,至多為九九。凡獻(xiàn)壽祝年,臣下貢物,多用九九,以取吉祥之義?!肚鍟?huì)典·理藩院·貢獻(xiàn)》:“ 鄂爾 多斯 六旗, 烏喇特 三旗共進(jìn)九九。計(jì)羊八十一隻,乳酒八十一瓶;餘二十五旗共進(jìn)三九,計(jì)羊二十七隻,乳酒二十七瓶,由院查收,交與禮部。”
(7).泛指極多數(shù)?!镀缴嚼溲唷返诹兀骸扒鷱藉藻?,三三不已;穿廊曲折,九九還多?!?/p>
(8).一種槍的俗名。 周立波 《暴風(fēng)驟雨》第二部十一:“那時(shí)候,她正在娘家,槍是親眼看見過,兩棵嶄新的九九大蓋?!?/p>
登遐
(1).《墨子·節(jié)葬下》:“ 秦 之西有 儀渠 之國者,其親戚死,聚柴薪而焚之,燻上,謂之登遐?!敝^死者升天而去。后因以“登遐”為對(duì)人死諱稱。《詩·大雅·下武》“三后在天” 漢 鄭玄 箋:“此三后既沒,登遐,精氣在天矣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の恼颜缁屎髠鳌贰坝兴咀嗾?qǐng)追諡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《魏書》:“雖夙年登遐,萬載之后,永播融烈?!薄妒勒f新語·文學(xué)》“ 孫子荊 除婦服,作詩以示 王武子 ” 劉孝標(biāo) 注引《孫楚集》:“其詩曰:‘時(shí)邁不停,日月電流,神爽登遐,忽已一周?!薄稌x書·后妃傳上·文明王皇后》:“奄然登遐,棄我何早!”
(2).特指帝王之死?!段倪x·劉琨<勸進(jìn)表>》:“ 永嘉 之際,氛厲彌昏,宸極失御,登遐丑裔。” 李善 注引 王隱 《晉書·懷紀(jì)》:“羯賊 劉曜 破 洛 ,皇帝崩於 平陽 ?!?唐 柳宗元 《唐故秘書少監(jiān)陳公行狀》:“ 德宗 登遐,公病痼,輿曳就位,備哀敬之節(jié)?!?宋 王安石 《謝知江寧府表》:“先帝登遐,既不獲奔馳道路;陛下即位,又未嘗瞻望闕廷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王文靖》:“上登遐時(shí),命公與 文僖 同撰遺詔,因受顧命。”
(3).猶言登仙遠(yuǎn)去。 晉 陸云 《登遐頌》:“夫死生存亡,二理之已然者也。而世有神仙登遐之言,千歲不死之壽,其詳固難得而精矣?!?明 徐渭 《漁陽弄》:“文章自古真無價(jià),動(dòng)天庭 玉皇 親迎,飛鳧降鶴踏紅霞,請(qǐng)先生即便登遐。”
三達(dá)
佛教謂能知宿世為宿命明,知未來為天眼明,斷盡煩惱為漏盡明。徹底通達(dá)三明謂之三達(dá)。用以指佛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彌勒佛銘》:“七珍非羨,三達(dá)斯仰?!?隋 慧遠(yuǎn) 《大乘義章》卷二十:“於如是等知窮盡,説為三達(dá)?!?/p>
妙門
(1).佛、道教指領(lǐng)悟精微教理的門徑。語出《老子》:“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?!薄度A嚴(yán)經(jīng)》卷二:“普應(yīng)羣情闡妙門,令入難思清浄法?!?南朝 宋 朱廣之 《諮顧道士<夷夏論>》:“佛經(jīng)繁而顯,道經(jīng)簡而幽,幽則妙門難見,顯則正路易遵。”
(2).指佛門、道門。 清 鈕琇 《觚賸·景龍觀鐘銘》:“雖大道無為,濟(jì)物歸於善貸,而妙門有教,滅咎在於希聲。”
蔡戡名句,劉公實(shí)母夫人董氏挽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