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仰頭陀行,能忘世諦情
出自唐代王昌齡《與蘇盧二員外期游方丈寺而蘇不至,因有是作》:
共仰頭陀行,能忘世諦情。
回看雙樹闕,相去一牛鳴。
法向空林說,心隨寶地平。
手巾花疊凈,香帔稻畦成。
問道邀同舍,相期宿化城。
安知不來往,翻得似無生。
注釋參考
頭陀行
佛教語。指佛教僧侶行頭陀時,應(yīng)遵守的住空閑處、常乞食、著百衲衣等十二項(xiàng)苦行。 唐 王維 《與蘇盧二員外期游方丈寺而蘇不至因有是作》詩:“共仰頭陀行,能忘世諦情?!?趙殿成 箋注:“《大品》云, 須菩提 説法者受持十二頭陀:一、作阿蘭若;二、常乞食;三、衲衣;四、一坐食;五、節(jié)量食;六、中后不飲漿;七、冢間??;八、樹下??;九、露地??;十、常坐不臥;十一、次第乞食;十二、但三大衣?!?/p>
忘世
忘卻世情。 宋 辛棄疾 《鷓鴣天·戊午拜復(fù)職奉祠之命》詞:“此身忘世渾容易,使世相忘卻自難。”
王昌齡名句,與蘇盧二員外期游方丈寺而蘇不至,因有是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