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贈李兕彥威秀才》:
魏王大瓢實五石,種成濩落將安適。
可憐公子持十牛,海上三年竟何得。
先生少負(fù)不羈才,從軍數(shù)到單于臺。
天山直欲三箭取,白衣將軍何人哉。
夜逢怪石曾飲羽,戲中戟枝何足數(shù)。
誓將馬革裹尸還,肯學(xué)班超苦兒女。
封侯衛(wèi)霍知幾許,老矣先生困羇旅。
酒酣聊復(fù)說平生,結(jié)襪猶堪一再鼓。
棄書捐劍學(xué)萬人,紈褲儒冠皆誤身。
窮途政似不龜手,與世羞為西子顰。
如今惟有談天口,云夢胸中吞八九。
世間萬事寄黃粱,且與先生說烏有。
注釋參考
棄書捐劍
《史記·項羽本紀(jì)》:“ 項籍 少時,學(xué)書不成,去學(xué)劍,又不成。 項梁 怒之。 籍 曰:‘書足以記名姓而已,劍一人敵,不足學(xué),學(xué)萬人敵?!妒?項梁 乃教 籍 兵法?!焙笠蛞浴皸墪鑴Α北扔髁⒋笾菊卟恍技?xì)事。 宋 蘇軾 《贈李彥威秀才》詩:“棄書捐劍學(xué)萬人,紈袴儒冠皆誤身?!?/p>
紈褲
見“ 紈袴 ”。細(xì)絹制的褲。古代貴族子弟所服。后因以借指富貴人家子弟,含貶義。
儒冠
(1).古代儒生戴的帽子?!妒酚洝めB生陸賈列傳》:“ 沛公 不好儒,諸客冠儒冠來者, 沛公 輒解其冠,溲溺其中?!?唐 韓愈 《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》詩:“猶思脫儒冠,棄死取先登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傳》:“﹝ 鄧生 ﹞詬公謂:‘若乃養(yǎng)馬,而我職弟子員,冠儒冠?!?/p>
(2).借指儒生。 唐 杜甫 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紈袴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?!?宋 王禹偁 《謝宣賜表》:“儒冠之榮,無以加此。” 清 方文 《送蕭賡九北歸》詩:“ 長干 一見喜且悲,儒冠端被虛名誤?!?/p>
誤身
貽誤自身。 唐 杜甫 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紈袴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?!?唐 劉長卿 《西庭夜燕喜評事兄拜會》詩:“棘寺初銜命,梅仙已誤身?!?/p>
蘇軾名句,贈李兕彥威秀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