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師道《禮武臺坐化僧》:
至人本無心,起滅因眾緣。
化盡悲愿在,留形此臺顛。
聞名與致敬,獲福皆無前。
千年一缽水,宿疾幾人痊。
驍雄兗州軍,馬步余數(shù)千。
一呼可摧山,四合如垂天。
老幼十八村,頃刻理無全。
哀鳴寄香火,毀塔投其塼。
盛怒忽驚奔,如有所見然。
等觀同一子,豈特此所憐。
我來已再見,童稚亦虔虔。
發(fā)火觸暗室,青燈已娟妍。
始讀壁間碑,妙力隱不傳。
頗恨語未工,安得筆如椽。
歸路云月黑,濤波隔長川。
溪翁停舟待,相喚聲相連。
解纜風(fēng)泊岸,中流水入船。
欹側(cè)腳不停,竟脫蛟魚涎。
興壞如有待,適當使君賢。
定能選妙士,拂塵起熏煙。
昔承靈山囑,早契少林禪。
丐我一片石,并刻維摩篇。
注釋參考
妙力
神妙之力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內(nèi)典序》:“若乃靈性特達,得自懷抱,神功妙力,無待學(xué)成。” 宋 蘇轍 《京師》詩:“仰祈真圣之恩,察其誠心,被以妙力,令臣所志獲遂。” 宋 陳師道 《禮武臺坐化僧》詩:“始讀壁間碑,妙力隱不傳?!?/p>
不傳
不移動?!抖Y記·內(nèi)則》:“父母舅姑之衣、衾、簟、蓆、枕、幾不傳?!?鄭玄 注:“傳,移也?!?/p>
不傳習(xí)?!妒酚洝の宓奂o論》:“ 孔子 所傳 宰予 問《五帝德》及《帝繫姓》,儒者或不傳。” 司馬貞 索隱:“二者皆非正經(jīng),故 漢 時儒者以為非圣人之言多不傳學(xué)也?!?/p>
陳師道名句,禮武臺坐化僧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