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韓維《再和二首》:
壯歲希高事獨(dú)清,介然何意慕三旌。
無邪每奉先儒戒,有犯常存狷者情。
任重股肱慚暗弱,老全骸骨賴休明。
非因大旆閑來往,仲蔚蓬蒿繞舍生。
注釋參考
無邪
無邪 (wúxié) 沒有xie{1|1}惡的想法 unaffected 無邪的兒童先儒
先世儒者;已去世的儒者。 晉 杜預(yù) 《春秋經(jīng)傳集解序》:“先儒所傳,皆不其然?!?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書證》:“先儒解釋皆云:水草,圓葉細(xì)莖,隨水淺深?!?元 黃溍 《日損齋筆記·辨經(jīng)》:“先儒所見,適與前人暗合,而非有所祖述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回:“ 匡超人 道:‘……此五省讀書的人,家家隆重的是小弟;都在書案上,香火蠟燭,供著“先儒 匡子 之神位”。’ 牛布衣 笑道:‘先生,你此言誤矣!所謂“先儒”者,乃已經(jīng)去世之儒者;今先生尚在,何得如此稱呼?’”
常存
永久存在,長期存在。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社稷》:“禮不常存?!薄端螘し稌蟼鳌罚骸扒掖蠊34?,將重階亂,骨肉之際,人所難言。”《隋書·經(jīng)籍志四》:“以為 天尊 之體,常存不滅?!?/p>
韓維名句,再和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