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兩漢 黃石公《三略·上略》:
摘自《三略·上略》
解釋:芳香的魚餌下面肯定有上鉤的大魚,豐厚的獎(jiǎng)賞下面肯定有不怕死的人。
原文摘要:
則計(jì)不奪。將謀泄,則軍無勢;外窺內(nèi),則禍不制;財(cái)入營,則眾奸會(huì)。將有此三者,軍必?cái)?。將無慮,則謀士去;將無勇,則吏士恐;將妄動(dòng),則軍不重。將遷怒,則一軍懼?!盾娮彙吩唬骸皯]也,勇也,將之所重;動(dòng)也,怒也,將之所用?!贝怂恼?,將之明誡也?!盾娮彙吩唬骸败姛o財(cái),士不來;軍無賞,士不往?!薄盾娮彙吩唬骸?span style="color:#c50917;">香餌之下,必有懸魚;重賞之下,必有死夫。”故禮者,士之所歸;賞者,士之所死。招其所歸,示其所死,則求者至。故禮而后悔者士不止;賞而后悔者士不使。禮賞不倦,則士爭死。《軍讖》曰:“興師之國,務(wù)先隆恩;攻取之國,務(wù)先養(yǎng)民?!币怨褎俦娬?,恩也。以弱勝強(qiáng)者民也。故良將之養(yǎng)士,不易于身;故能使三軍如一心,則其勝可全?!盾娮彙吩唬骸坝帽?,必先察敵
注釋參考
香餌
(1).漁獵所用之誘餌。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褒賢》:“香餌非不美也,龜龍聞而深藏,鸞鳳見而高逝。” 唐 李群玉 《放魚》詩:“須知香餌下,觸口是銛鉤?!薄段渫醴ゼq平話》卷中:“ 姜尚 因命守時(shí),直鉤釣 渭水 之魚,不用香餌之食,離水面三尺?!?/p>
(2).比喻引誘人上圈套的事物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<難養(yǎng)生論>》:“是以古之人,知酒肉為甘鴆,棄之如遺;識名位為香餌,逝而不顧?!薄缎旅裢韴?bào)》1991.12.1:“‘只要價(jià)錢合適,可以買進(jìn)這個(gè)數(shù)--’戰(zhàn)友拋出了‘香餌’,伸一只巴掌,‘50臺!’ 小王 將一只裝滿鈔票的密碼箱往桌上一堆?!?/p>
懸魚
(1).上鉤的魚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廣譬》:“懸魚惑於芳餌,檻虎死於籠狐?!?明 朱鼎 《玉鏡臺記·蘇獄》:“多病多愁減帶圍,困纍纍命若懸魚?!?/p>
(2).《后漢書·羊續(xù)傳》:“府丞嘗獻(xiàn)其生魚, 續(xù) 受而懸於庭;丞后又進(jìn)之, 續(xù) 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?!焙笠浴皯音~”指為官清廉。《晉書·姚興載記下》:“然明不照下,弗感懸魚。” 宋 徐積 《和路朝奉所居》之六:“愛士主人新置榻,清身太守舊懸魚?!?清 湯璥 《<交翠軒筆記>后序》:“ 南陽 懸魚之庭,卷不離手; 魏郡 課樹之暇,目以代耕。”亦作“ 懸枯 ”、“ 懸枯魚 ”?!蛾悤ぷ谠垈鳌罚骸扒笏诓华_,愧 王沉 之出賑;徵魚無限,異 羊續(xù) 之懸枯?!?清 宋琬 《送別俞眉仙歸新安》詩:“郭外行春策病馬,壁間退食懸枯魚。”
(3).佩帶魚符或魚袋。《遼史·禮志一》:“皇帝服金文金冠,白綾袍,絳帶,懸魚?!?明 梅鼎祚 《玉合記·宸游》:“只今畫袴懸魚,朱扉施馬?!?/p>
(4).鈴柄上的魚形飾物?!短接[》卷三三八引 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》:“鈴柄施懸魚。魚者,欲君臣沉靜如魚之入水,不可復(fù)得聞見耳。”
(5).即魚板。懸于寺院中的魚形之板,擊之以報(bào)事。 明 唐寅 《題自畫水山》詩:“亂山雜云曉蔥蘢,遙見懸魚是梵宮?!?/p>
黃石公名句,三略·上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個(gè)性壁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