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歐陽修《送黎生下第還蜀》:
黍離不復(fù)雅,孔子修春秋。
扶王貶吳楚,大{1|1}法加諸侯。
妄儒泥於魯,甚者云黜周。
大旨既已矣,安能討源流。
遂令學(xué)者迷,異說相交鉤。
黎生西南秀,挾策來東游。
有司不見采,春霜滑歸輈。
自云喜三傳,力欲探微幽。
凡學(xué)患不強(qiáng),茍至將焉廋。
圣言簡且直,慎勿迂其求。
經(jīng)通道自明,下筆如戈矛。
一敗不足衂,后功掩前羞。
注釋參考
吳楚
(1). 春秋 吳國 與 楚國 。 三國 魏 曹冏 《六代論》:“ 吳 楚 憑 江 ,負(fù)固 方城 ?!?/p>
(2).泛指 春秋 吳 楚 之故地。即今 長江 中、下游一帶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君 吳 楚 之士,亡國之餘,有何異才,而應(yīng)斯舉?” 唐 杜甫 《登岳陽樓》詩:“ 吳 楚 東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” 明 許宗魯 《登齊山樓》詩:“ 淮 淝 山色尊前出, 吳 楚 江流畫里看?!?陳毅 《詠三峽》詩:“總嫌太狹窄, 吳 楚 天地寬?!?/p>
(3).指 吳 地和 楚 地。比喻不同區(qū)域。 唐 李復(fù)言 《續(xù)玄怪錄·定婚店》:“雖讎敵之家,貴賤懸隔,天涯從宦, 吳 楚 異鄉(xiāng),此繩一繫,終不可逭。”
(4).指 漢高祖 分封的 吳 楚 諸侯國?!妒酚洝ぴ魂隋e列傳》:“ 吳 楚 反,聞。” 三國 魏 曹冏 《六代論》:“然 高祖 封建,地過古制,大者跨州兼域,小者連城數(shù)十,上下無別,權(quán)侔京室,故有 吳 楚 七國之患?!?清 姚鼐 《賈生明申商論》:“﹝ 景帝 ﹞其資如此,而 鼂錯 又以 申 商 進(jìn)之,何怪有 吳 楚 之難?!?/p>
加諸
(1).凌駕于?!墩撜Z·公冶長》:“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,吾亦欲無加諸人?!?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:“加,陵也?!?唐 韓愈 《爭臣論》:“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,而惡訐以為直者?!?/p>
(2).誣謗;亂說。 唐 張鷟 《游仙窟》:“豈敢在外談?wù)h,妄事加諸!”《敦煌變文集·燕子賦》:“雀兒奪宅,今見安居。所被傷損,亦不加諸,目驗(yàn)取實(shí),何得稱虛?”《舊唐書·宣宗紀(jì)》:“誣貞良造朋黨之名,肆讒構(gòu)生加諸之釁?!眳㈤?蔣禮鴻 《敦煌變文字義通釋·加諸》。
歐陽修名句,送黎生下第還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