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蕃《呈壽岡先生》:
我行上蕭灘,慘澹無與適。
肩輿問何詣,揚雄一區(qū)宅。
地雖占城隅,野澹繞修碧。
主人誰何輩。
蓋代文章伯。
喜我過其廬,倒屣相應(yīng)接。
似聞杜陵翁,一飯無俗客。
如何重留我,更道雞黍窄。
談間雖文字,往往先名節(jié)。
我語固多狂,公亦不我折。
為言古今人,耽詩信癡絕。
身名兩棄置,死若墮霜葉。
公言蓋有激,我亦因啟發(fā)。
莫將夢中事,重對癡人說。
此語竟云何,梵志翻著襪。
注釋參考
云何
(1).為何,為什么?!对姟ぬ骑L(fēng)·揚之水》:“既見君子,云何不樂?”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文學(xué)》:“先公勛業(yè)如是,君作《東征賦》,云何相忽略?” 宋 范成大 《嘲峽石》詩:“云何清淑氣,孕此詭譎跡?”
(2).如何;怎么辦;怎么樣。《史記·司馬穰苴列傳》:“召軍正問曰:‘軍法期而后至者云何?’對曰:‘當(dāng)斬?!薄逗鬂h書·班勇傳》:“今立副校尉,何以為便?又置長吏屯 樓蘭 ,利害云何?” 宋 蘇軾 《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》:“心通豈復(fù)問云何,印可聊須答如是?!?魯迅 《朝花夕拾·后記》:“上面并無題字,不知宣傳者于意云何。”
梵志
(1).梵語意譯。指婆羅門。 印度 古代四個種姓之一?!杜f唐書·西戎傳·天竺》:“俗皆徒跣。衣重白色,惟梵志種姓披白疊以為異。”《翻譯名義集·外道》:“婆羅門……其人種類,自云從梵天口生,四姓中勝,獨取梵名,惟五 天竺 有,餘國即無。諸經(jīng)中梵志即同此名?!?/p>
(2).梵語意譯。古 印度 一切“外道”出家者的通稱。《大智度論》卷五六:“梵志者,是一切出家外道。若有承用其法者,亦名梵志。”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同泰僧正講》詩:“若人聆至寂,寄説表真冥;能令梵志遣,亦使群魔驚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健馱邏國》:“初,尊者( 脇尊者 )之為梵志師也,年垂八十,捨家染衣?!?宋 陳善 《捫虱新話·<原道>闢佛老》:“如《寳云經(jīng)》所説,菩薩善解回轉(zhuǎn)外道方便。菩薩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、尼犍就學(xué)經(jīng)法,精進勇猛,細密威儀,勝彼外道?!?/p>
趙蕃名句,呈壽岡先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醉翁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