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書幸》:
我身匪兕虎,豈是曠野物?生非洪水時,胡為在巢窟!向來三入朝,薄命不黔突,未嘗識許史,況敢交平勃。
滄波渺黏天,遠(yuǎn)逐輕鷗沒。
今年君恩厚,幸許賜骸骨。
既逃申公鉗,又異卞和刖。
放懷歌嗚嗚,寧暇書咄咄?
注釋參考
滄波
碧波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知音》:“閲喬岳以形培塿,酌滄波以喻畎澮。” 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十二:“昭昭 嚴(yán)子陵 ,垂釣滄波間?!?明 秦夔 《同金廣信宗器游番湖》詩:“汀州遠(yuǎn)近迷云樹,東去滄波急如注?!?趙樸初 《水仙子》詞:“問歸船載著情多重?托滄波消息通?!?/p>
黏天
謂貼近天,仿佛與天相連。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次韻奉答存道主簿》:“旅人爭席方歸去,秋水黏天不自多。” 宋 葉適 《題閻才元喜雪堂》詩:“漸令融罷春泥輭,麥浪黏天燕子飛。” 清 李惺 《廈門》詩:“山身戴石千頭黑,海面黏天一氣黃?!?/p>
陸游名句,書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