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朝山水終瀰泛,策杖相隨討澗源
出自宋代楊蟠《游靈隱遇雨呈普慈及二詩翁》:
山老未容山客去,故將云陣鎖山門。
雨催晚色凝諸嶺,雷送春聲落后村。
今夜青林妨月上,故人白首把詩論。
來朝山水終瀰泛,策杖相隨討澗源。
注釋參考
朝山
到名山大寺進(jìn)香參拜。 元 無名氏 《獨(dú)角牛》第一折:“我與你便畫尊神軸,背著案,拜岳朝山,撞府沖州?!?清 翟灝 《通俗編·神鬼》:“《鹽鐵論》:‘古者無出門之祭,今富者祈名岳,望山川,椎牛擊鼓,戲倡舞象。’按:俗于遠(yuǎn)方進(jìn)香謂之朝山。據(jù)文,則此俗之興,由于 西漢 ?!薄痘ㄔ潞邸返诎嘶兀骸昂髞?癡珠 解舘, 心印 以心疾發(fā)愿朝山,航 南海 ,陟 峨眉 ,前年頂禮 五臺 。” 鄭振鐸 《大佛寺》:“掛了黃布袋去朝山,瘦弱的老婦,嬌嫩的少女,誠樸的村農(nóng),一個(gè)個(gè)都虔誠的一步一挨的,甚至于一步一拜的,登上了山?!?/p>
策杖
拄杖。也稱杖策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苦思行》:“策杖從我游,教我要忘言?!?唐 杜甫 《戲題寄上漢中王》詩之二:“策杖時(shí)能出,王門異昔游。” 仇兆鰲 注:“ 慈水 姜氏 曰:杖策者,策杖而行……則古人於杖,雖少年皆用之矣?!?唐 白居易 《殘春晚起伴客笑談》詩:“策杖強(qiáng)行過里巷,引盃閑酌伴親賓?!?宋 邵伯溫 《聞見前錄》卷十一:“公( 司馬光 )不喜肩輿,山中亦乘馬,路險(xiǎn),策杖以行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二八:“﹝ 馮京 ﹞思欲靜坐養(yǎng)神,乃策杖徐步入后園中?!?清 顧炎武 《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》詩:“策杖向郊坰,幽人在巖戶。”
相隨
(1).亦作“ 相隋 ”。謂互相依存?!独献印罚骸案呦孪鄡A,音聲相和,前后之相隨?!?馬王堆 漢 墓帛書《老子·道經(jīng)》作“相隋”。
(2).伴隨;跟隨?!妒酚洝ぬK秦列傳》:“是何慶弔相隨之速也?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論說》:“夫説貴撫會,弛張相隨?!?馬烽 《飼養(yǎng)員趙大叔》:“說完,匆匆忙忙相隨那女人走了?!?/p>
楊蟠名句,游靈隱遇雨呈普慈及二詩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