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坡詩曰幽蘭如美人,不采羞自獻(xiàn);時(shí)聞風(fēng)露香,蓬艾深不見
出自宋代方回《題沈伯雋所藏趙子昂墨蘭》:
今之墨蘭,山谷之所謂蘭也,一干一死。
古之蘭,根枝葉花皆香,一樹而千萬蕊。
《離騷》曰紉秋蘭以為佩,秋蘭兮蘼蕪。
漢武曰蘭有秀兮菊有芳。
今八九月開,與菊同時(shí)。
淵明詩曰幽蘭生前庭,含薰待清風(fēng);清風(fēng)脫然至,見別蕭艾中。
東坡詩曰幽蘭如美人,不采羞自獻(xiàn);時(shí)聞風(fēng)露香,蓬艾深不見。
今之蘭,十二月、正月開,若蕭、若蓬、若艾,皆枯槁未芽,陶蘇詩指屈子之蘭耳。
然山谷之蘭,盛行近世,墨竹、墨梅之外,加以此品,古畫譜亦所未有。
隨時(shí)之義一可賦,趙子多能善書二可賦,沈子嗜學(xué)好事三可賦。
注釋參考
東坡
(1).東邊坡地。 唐 蘇颋 《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茲愿不果率然成章》詩:“寂寞東坡叟,傳呼北里人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東坡種花》詩之二:“東坡春向暮,樹木今何如?”
(2).地名。在 湖北省 黃岡縣 憢東。 宋 蘇軾 《東坡》詩:“雨洗 東坡 月色清,市人行盡野人行。”
(3). 宋 蘇軾 自號(hào) 東坡居士 ,因以“東坡”為其別稱。 宋 施彥執(zhí) 《北窗炙輠》卷上:“昨 強(qiáng)幼安 來説話,引援甚富。某謂之曰:‘若此者, 六一 語;若此者, 溫公 語;若此者, 東坡 語;若此者, 山谷 語; 強(qiáng)幼安 語卻在甚處?’” 明 王鏊 《震澤長語·文章》:“ 東坡 為詩,無非譏切時(shí)政,借曰意在愛君,亦從諷諫可也?!?清 吳汝綸 《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》:“於八家則 望溪 近 歐 曾 ,而 海峰 近 東坡 。”參見“ 東坡居士 ”。
幽蘭
(1).蘭花?!冻o·離騷》:“戶服艾以盈要兮,謂幽蘭其不可佩?!?前蜀 韋莊 《上春詞》:“幽蘭報(bào)暖紫芽折,夭花愁艷蝶飛迴?!?陳毅 《冬夜雜詠·幽蘭》:“幽蘭在山谷,本自無人識(shí)?!?/p>
(2).古琴曲名。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 《諷賦》:“臣援琴而鼓之,為《幽蘭》、《白雪》之曲?!?南朝 宋 謝惠連 《雪賦》:“《曹風(fēng)》以ma{1|1}衣比色, 楚 謡以《幽蘭》儷曲?!?唐 白居易 《聽幽蘭》詩:“琴中古曲是《幽蘭》,為我慇懃更弄看?!?/p>
美人
美人 (měirén) beauty 美女 一個(gè)長著油光發(fā)亮的黑頭發(fā)、紅嘴唇、眼睛一點(diǎn)也不怯懦的大膽的美人 品德高尚的人;賢人 全州的美人和紳士都聚集在那里不采
亦作“ 不睬 ”。對(duì)別人的言語、行為不予理會(huì)?!侗饼R書·穆后傳》:“后既以 陸 為母, 提婆 為家,更不採 輕霄 。”《警世通言·老門生三世報(bào)恩》:“那笑他的他也不倸,憐他的他也不受?!薄度龂萘x》第四九回:“時(shí) 云長 在側(cè), 孔明 全然不睬?!?/p>
不理睬。 唐 杜荀鶴 《登靈水閣貽釣者》詩:“未勝漁父閒垂釣,獨(dú)背斜陽不采人。”《清平山堂話本·簡貼和尚》:“他又説兩聲,渾家又不采?!?/p>
聞風(fēng)
(1).聽到音訊或傳聞。 唐 劉禹錫 《平蔡州》詩之三:“四夷聞風(fēng)失匕筯,天子受賀登高樓?!薄肚皾h書平話》卷上:“滅 楚 以來,四海安寧,民皆快樂,萬里聞風(fēng),一鼓而收之?!?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十三章二:“一夜之間,聞風(fēng)逃遁,真真是無上的恥辱?!?/p>
(2).探聽消息。 周立波 《暴風(fēng)驟雨》第二部十五:“ 老孫頭 也聞風(fēng)來了。” 浩然 《艷陽天》第一一四章:“ 馬齋 是從小河邊上來,也是到處聞風(fēng)的?!?/p>
露香
在露天焚香。 宋 周密 《癸辛雜識(shí)續(xù)集上·霍山顯靈》:“一舟之人,皆分已死。主者露香望空而拜乞命?!薄端问贰ぺw抃傳》:“日所為事,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。” 林紓 《張貞孝傳》:“ 貞孝 露香告天,請(qǐng)減算以益母壽?!?/p>
蓬艾
(1).蓬蒿與艾草。亦泛指叢生的雜草。《墨子·旗幟》:“蓬艾有積?!?宋 蘇舜欽 《獵狐篇》:“何暇正丘首,腥臊滿蓬艾。” 清 顧炎武 《將遠(yuǎn)行作》詩:“收身蓬艾中,所至若窮途?!?/p>
(2).指草野;民間?!端螘じ盗羵鳌罚骸爸孛髡张畎?,萬品同率由。” 清 侯方域 《陳其年詩序》:“ 吳 趨諸君即數(shù)十年來更變迭出,而猶存乎蓬艾之間?!?/p>
不見
不見 (bùjiàn) 不曾相見 do not see;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;丟失 be lost;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(zhuǎn)身就不見了方回名句,題沈伯雋所藏趙子昂墨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