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安欽敬祈民福,應(yīng)感昭彰佑帝庭
出自宋代佚名《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張真君祠》:
圣像遷祠出禁扃,天恩遣使從神靈。
奉安欽敬祈民福,應(yīng)感昭彰佑帝庭。
注釋參考
奉安
(1).舊稱安葬皇帝或父親?!稘h書·劉向傳》:“其賢臣孝子亦承命順意而薄葬之,此誠奉安君父,忠孝之至也?!薄逗鬂h書·明帝紀(jì)》:“司徒 訢 奉安梓宮,司空 魴 將校復(fù)土。”
(2).安置神像、神位等亦稱奉安。 宋 蘇軾 《畫西方阿彌陀佛贊》:“像成奉安於 金陵 清涼寺 ?!薄睹魇贰ぶ苊醾鳌罚骸爸亟ㄌ珡R成,奉安神主,帝將遣官代祭?!?/p>
欽敬
欽敬 (qīnjìng) 欽佩敬重 admire應(yīng)感
(1).謂交相感應(yīng)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夫民有血?dú)庑闹?,而無哀樂喜怒之常,應(yīng)感起物而動(dòng),然后心術(shù)形焉。” 晉 陸機(jī) 《文賦》:“若夫應(yīng)感之會(huì),通塞之紀(jì),來不可遏,去不可止?!?明 高攀龍 《文學(xué)景耀唐公墓志銘》:“惟忠孝之氣直上清虛,如矢中的,於是始知古忠臣孝子與造化呼吸應(yīng)感者,殆以是也?!?/p>
(2).特指天人感應(yīng)。 北魏 張淵 《觀象賦》序:“尋其應(yīng)感之符,測(cè)乎冥通之?dāng)?shù),天人之際,可見明矣?!?/p>
昭彰
昭彰 (zhāozhāng) 顯而易見;深重;遠(yuǎn)揚(yáng) flagrant; evident; clear; manifest 丑行昭彰 信義昭彰?!啤?李朝威《柳毅傳》帝庭
(1).天庭?!稌そ鹂g》:“乃命于帝庭,敷佑四方,用能定爾子孫于下地。” 孔 傳:“汝元孫受命於天庭為天子?!?/p>
(2).宮廷;朝廷。 漢 班昭 《大雀賦》:“翔萬里而來游,集帝庭而止息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章表》:“俞往欽哉之授,并陳辭帝庭,匪假書翰?!?/p>
(3).祭天神之廷?!稘h書·郊祀志上》:“鼎宜視宗禰廟,臧於帝庭,以合明應(yīng)?!?顏師古 注:“帝庭, 甘泉 天神之庭?!?/p>
佚名名句,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張真君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