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之道《國清化人示寒山》:
師從天臺(tái)來,示我一集詩。
開編未及讀,涕淚已交頤。
紛紛世間人,迷妄覺者誰。
浮沉苦海中,俗出無端涯。
寒山與拾得,旁觀為興悲。
作詩三百篇,勸戒仍嘲嗤。
覺此未覺者,當(dāng)下成牟尼。
此意亦良厚,奈何人罕知。
師持國清缽,欲救云堂饑。
贈(zèng)言亦安用,聊以報(bào)所貽。
注釋參考
意亦
(1).表示測(cè)度。大概,也許。 漢 張衡 《西京賦》:“及帝圖時(shí),意亦有慮乎神祇,宜其可定以為天邑?!?/p>
(2).表示選擇。還是?!盾髯印ば奚怼罚骸安蛔R(shí)步道者,將以窮無窮,逐無極與?意亦有所止之與?”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二》:“誠病乎?意亦思乎?”
奈何
奈何 (nàihé) 怎么辦 how 無可奈何 如何 how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 為之奈何。——《史記·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 且為之奈何。 奈何取之盡錙銖。(錙銖(zīzhū ),古代重量單位,一銖等于二十四分之一兩,六銖為一錙,喻微小。)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 奈何飲于酒肆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(xùn)儉示康》 懲治;對(duì)付 do sth.to a person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王之道名句,國清化人示寒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