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神子/江城子
只淵明。
是前生。
走遍人間,依舊卻躬耕。
昨夜東坡春雨足,烏鵲喜,報新晴。
雪堂西畔暗泉鳴。
北山傾。
小溪橫。
南望亭丘,孤秀聳曾城。
都是斜川當(dāng)日境,吾老矣,寄馀齡。
注釋
原序:陶淵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,臨流班坐,顧瞻南阜,愛曾城之獨秀 ,乃作斜川詩,至今使人想見其處。元豐壬戌之春 ,余躬耕于東坡,筑雪堂居之,南挹四望亭之后丘,西控北山之微泉 ,慨然而嘆 ,此亦斜川之游也。乃作長短句,以《江城子》歌之。
江神子/江城子問答
問:《江神子/江城子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江神子/江城子的作者是蘇軾
問:江神子/江城子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江神子/江城子是宋代的作品
問:江神子/江城子是什么體裁?
答:詞
問:夢中了了醉中醒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夢中了了醉中醒 出自 宋代蘇軾的《江神子/江城子》
問:夢中了了醉中醒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夢中了了醉中醒 的下一句是 只淵明。
問: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?
答:蘇軾名句大全
江神子/江城子賞析
這首詞作于蘇軾貶謫黃州期間。他以自己“躬耕于東坡,筑雪堂居之”自比于晉代詩人陶淵明斜川之游,融說理、寫景和言志于一爐,在詞中表達(dá)了對淵明的深深仰慕之意,抒發(fā)了隨遇而安、樂而忘憂的曠達(dá)襟懷。作品平淡中見豪放,充滿恬靜閑適而又粗獷的田園趣味。
首句“夢中了了醉中醒 ”,一反常理,說只有醉中才清醒,夢中才了然,表達(dá)了憤世嫉俗的情懷。此句表明,蘇軾能理解淵明飲酒的心情,深知他在夢中或醉中實際上都是清醒的,這是他們的共同之處。“只淵明,是前生。走遍人間,依舊卻躬耕 ”,充滿了辛酸的情感,這種情況又與淵明偶合,兩人的命運何其相似。淵明因不滿現(xiàn)實政治而歸田,蘇軾卻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貶所躬耕,這又是兩人的不同之處。蘇軾帶著沉痛辛酸的心情,暗示躬耕東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。
“昨夜東坡春雨足,烏鵲喜,報新晴 ”,于一番議論后融情入景,通過對春雨過后烏鵲報晴這一富有生機的情景的描寫,隱隱表達(dá)出詞人歡欣、怡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。
過片后四句以寫景為主 ,極富立體感 。這幾句中,鳴泉、小溪、山亭、遠(yuǎn)峰,日與耳目相接,表現(xiàn)出田園生活恬靜清幽的境界 ,給人以超世遺物之感。
作者接著以“都是斜川當(dāng)日景”作一小結(jié),是因心慕淵明,向往其斜川當(dāng)日之游,遂覺所見亦斜川當(dāng)日之景,同時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。陶淵明四十一歲棄官歸田,后來未再出仕,五十歲時作斜川之游。蘇軾這時已經(jīng)四十七歲,躬耕東坡,一切都好象淵明當(dāng)日的境況,是否也會象淵明一樣就此以了余生呢?那時政治黑暗,蘇軾東山再起的希望很小,因而產(chǎn)生遲暮之感,有于此終焉之意。結(jié)句“吾老矣,寄馀齡”的沉重悲嘆,說明蘇軾不是自我麻木,盲目樂觀,而是對余生存在深深的憂慮,是“夢中了了”者。
這首詞的結(jié)構(gòu)頗具匠心。首句突兀而起,議論中飽含感情。其后寫景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層次分明,緊扣首句的議論,景中寓情,情中見理。結(jié)拍與首句議論及過片后的寫景相呼應(yīng),總括全詞,以東坡雪堂今日春景似淵明當(dāng)日斜川之景,引出對斜川當(dāng)日之游的向往和在逆境中淡泊自守、怡然自足的心境 。“都是斜川當(dāng)日景 ”,這看似平淡的詞句,是作者面對遠(yuǎn)去的歷史背影所吐露的心聲。
- 少年游江國陸郎封寄后,獨自冠群芳。折時雪里,帶時燈下,香面訝爭光。而今不怕吹羌管,一任更繁霜。玳筵賞處,玉纖整后,猶勝嶺頭香。
- 菩薩蠻(七夕)鳳回仙馭云開扇。更闌月墜星河轉(zhuǎn)。枕上夢魂驚。曉檐疏雨零。相逢雖草草。長共天難老。終不羨人間。人間日似年。
-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。漁梁波際插翠筠,離離似清籞。游鱗到溪口,入此無逃所。斜臨楊柳津,靜下鸕鶿侶。編此欲何之,終焉富春渚。
- 偈十六首提智慧劍,破煩惱綱。拔生死類,置涅盤宅。空卻魔王窟穴,埽蕩惡趣關(guān)防。開拓般若封疆,滋長菩提種性。與么作用,與么建立。象駕崢嶸謾進(jìn)途,誰見螳蜋能拒轍。
- 六月十五日時閔雨甚矣三乎一雨向何落,眾蟬空此鳴。乍欣涼吹入,已復(fù)斷霞橫。尚擬通宵聽,何妨礙月明。豐兇終有數(shù),憂苦自相并。
- 道情偈草木亦有性,與我將不別。我若似草木,成道無時節(jié)。世人不會道,向道卻嗔道。傷嗟此輩人,寶山不得寶。
- 送進(jìn)士下第歸南海數(shù)片紅霞映夕陽,攬君衣袂更移觴。行人莫嘆碧云晚,上國每年春草芳。雪過藍(lán)關(guān)寒氣薄,雁回湘浦怨聲長。應(yīng)無惆悵滄波遠(yuǎn),十二玉樓非我鄉(xiāng)。
- 閏月廿六日奉御香祈天竺觀音於昭慶寺是日得大士慈悲出補陀,掃除陰翳作人和。武康芋子鹽官棗,遇著豐年也倍多。
- 次韻酬微之贈池紙并詩微之出守秋浦時,椎冰看搗萬谷皮。波工龜手咤今樣,魚網(wǎng)肯數(shù)荊州池。霜紈奪色賈不售,虹玉喪氣山無輝。方船穩(wěn)載獻(xiàn)天子,善價徐取供吾私。十年零落尚百一,持以贈我隨清詩。君寧久寄金谷地,方執(zhí)賜筆磨坳螭。當(dāng)留此物朝上國,日侍帝側(cè)書新儀。不然名山副史本,褒拔元凱誅窮奇。咨予文章非世用,畫鏤空爾靡冰脂。揮毫才足記姓字,竊學(xué)又恥從師宜。匆匆點污亦何忍,嘉貺但覺難為辭。篇終有意責(zé)趙璧,窮國恐誤連城歸。傾囊倒篋聊一報,安敢坐以秦為雌。
- 贈元發(fā)弟放言標(biāo)簽:哲理虧功一簣,未成丘山。鑿井九階,不次水澤。行百里者半九十,小狐汔濟濡其尾。故曰時乎,時不再來。終終始始,是謂君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