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必探丹萸,結(jié)佩上高臺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九日擷芳園會呈晏相公》:
今日始見菊,雖見未會開。
猶勝昔無酒,持望白衣來。
破纇浮金英,雜蟻已盈杯。
何必探丹萸,結(jié)佩上高臺。
自不愧佳節(jié),安聽發(fā)鴻哀。
注釋參考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丹萸
即茱萸。 唐 趙彥昭 《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(yīng)制》詩:“紫菊宜新壽,丹萸辟舊邪。” 明 夏完淳 《傍妝臺·自敘》套曲:“黃花無分,丹萸幾人?!?/p>
高臺
(1).高建樓臺?!豆茏印ば】铩罚骸拔粝染?襄公 ,高臺廣池,湛樂飲酒。”《左傳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其適遇淫君……高臺深池,撞鐘舞女,斬刈民力,輸掠其聚,以成其違,不恤后人?!?/p>
(2).高的樓臺。 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造 姑蘇 之高臺,臨四遠(yuǎn)而特建。” 明 王世貞 《登岱》詩:“ 軒轅黃帝 有高臺,鞭石千秋輦道開?!?/p>
(3).比喻京師?!段倪x·曹植<雜詩>之一》:“高臺多悲風(fēng),朝日照北林?!?李善 注引《新語》:“高臺,喻京師?!?/p>
(4).頭之別稱。 清 厲荃 《事物異名錄·形貌·頭》:“《黃庭經(jīng)》:高臺通天臨中野。”原注:“頭為高臺?!?/p>
梅堯臣名句,九日擷芳園會呈晏相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