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來思博望,許國不謀身
出自唐代張說《將赴朔方軍應(yīng)制》:
禮樂逢明主,韜鈐用老臣。
恭憑神武策,遠(yuǎn)御鬼方人。
供帳榮恩餞,山川喜詔巡。
天文日月麗,朝賦管弦新。
幼志傳三略,衰材謝六鈞。
膽由忠作伴,心固道為鄰。
漢保河南地,胡清塞北塵。
連年大軍后,不日小康辰。
劍舞輕離別,歌酣忘苦辛。
從來思博望,許國不謀身。
注釋參考
從來
從來 (cónglái) 向來,一向——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,表示動作、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(xiàn)在一直是那樣 always;all along 從來如此博望
(1).古山名。即今 安徽 當(dāng)涂 西南 東梁山 ,與 和縣 南 西梁山 隔江相對如門,故又稱 天門山 。歷來為攻守要地?!段倪x·陸倕<石闕銘>》:“乃假天闕於 牛頭 ,託遠(yuǎn)圖於 博望 ?!?李善 注:“ 孝武 大明 七年 博望 梁山 立雙闕?!?/p>
(2).苑名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》詩:“登賢 博望 ,獻賦 清漳 ?!痹敗?博望苑 ”。
(3). 漢 張騫 的封號。《漢書·張騫傳》:“ 騫 以校尉從大將軍擊 匈奴 ,知水草處,軍得以不乏,乃封 騫 為 博望侯 。” 明 劉基 《題陳大初畫扇》詩之二:“爭似乘槎隨 博望 ,玉繩光裹看山河?!眳⒁姟?博望槎 ”。
許國
謂將一身奉獻給國家,報效國家?!稌x書·陸玩?zhèn)鳌罚骸罢\以身許國,義忘曲讓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冉溪》詩:“少時陳力希公侯,許國不復(fù)為身謀?!?蔡鍔 《致潘惠英書》:“余素抱以身許國之心,此次尤為決心,萬一為敵賊暗算,或戰(zhàn)死疆場,決無所悔?!?/p>
不謀
(1).不商量?!妒酚洝て浇蚝钪鞲噶袀鳌罚骸盁o尺寸之勢,起閭巷,杖棘矜,應(yīng)時而皆動,不謀而俱起,不約而同會?!薄段倪x·任昉<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>》:“三千景附,八百不謀。” 李善 注:“不謀同辭,不期同時,一朝會 武王 於郊下者八百諸侯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邵女》:“會有買妾者,急貨之。妻以其不謀故,罪 柴 ,益遷怒女,詬駡益毒?!?/p>
(2).不謀求?!稌けP庚中》:“汝不謀長,以思乃災(zāi),汝誕勸憂?!?晉 陸機 《演連珠》之十二:“忠臣率志,不謀其報?!?/p>
(3).不合,不符。 清 俞樾 《古書疑義舉例·以注說改正文例》:“ 段玉裁 氏曰……以上諸條,皆因先用注説改正文,又用已改之正文改注,於是字與義不謀,上與下不貫矣?!?/p>
張說名句,將赴朔方軍應(yīng)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