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尹鶚《菩薩蠻》
隴云暗合秋天白,俯窗獨坐窺煙陌。樓際角重吹,
黃昏方醉歸。
荒唐難共語,明日還應去。上馬出門時,金鞭莫與伊。
鳴鳴曉角調如語,畫樓三會喧雷鼓。枕上夢方殘,
月光鋪水寒。
蛾眉應斂翠,咫尺同千里。宿酒未全消,滿懷離恨饒。
錦茵閑襯丁香枕,銀釭燼落猶慵寢。颙坐遍紅爐,
誰知情緒孤。
少年狂蕩慣,花曲長牽絆。去便不歸來,空教駿馬回。
注釋參考
曉角
報曉的號角聲。 唐 沉佺期 《關山月》詩:“將軍聽曉角,戰(zhàn)馬欲南歸。” 唐 袁郊 《甘澤謠·紅線》:“忽聞曉角吟風,一葉墜露,驚而試問,即 紅綫 迴矣?!?元 陳櫟 《春先亭賦》:“宜曉角之悲壯,任吹笛於高樓。”
畫樓
雕飾華麗的樓房。 唐 李嶠 《晚秋喜雨》詩:“聚靄籠仙閣,連霏繞畫樓。” 宋 李清照 《浪淘沙·閨情》詞:“簾外五更風,吹夢無蹤。畫樓重上與誰同?”《紅樓夢》第二八回:“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,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?!?/p>
三會
指 彌勒佛 的三次說法大會。佛教稱兜率天彌勒降生 翅頭末城 ,學道成佛,在 華林園 龍華樹下開三次法會。初會說法,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;第二大會說法,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;第三大會說法,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。見《彌勒下生經(jīng)》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三會濟濟, 華林 之道未孚;千尺嚴嚴, 穰佉 之化猶遠。”
雷鼓
亦作“ 雷皷 ”。亦作“靁鼓”。1.八面鼓。古代祭祀天神時所用?!吨芏Y·地官·鼓人》:“以雷鼓鼓神祀?!?鄭玄 注:“雷鼓,八面鼓也。神祀,祀天神也?!薄吨芏Y·春官·大司樂》:“靁鼓靁鼗,孤竹之管, 云和 之琴瑟,《云門》之舞,冬日至,於地上之圜丘奏之?!薄段倪x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雷鼓鼝鼝,六變既畢?!?薛綜 注:“雷鼓,八面鼓?!?唐 楊炯 《盂蘭盆賦》:“雷皷八面,龍旂九斿?!?/p>
(2).小鼓。猶今之撥浪鼓?!对贰ざY樂志二》:“雷鼓二,制如鼓而小,鞔以馬革,持其柄播之,旁耳自擊,郊祀用之?!?/p>
(3).大鼓,以聲大如雷,故稱?!盾髯印そ獗巍罚骸靶牟皇寡?,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,雷鼓在側而耳不聞?!?楊倞 注:“雷鼓,大鼓,聲如雷者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若不一叩洪鐘,伐雷鼓,則不識其音響也?!?/p>
(4).指大鼓發(fā)出的如雷鼓聲。 唐 盧綸 《和張仆射塞下曲》之四:“野幕敞瓊筵,羌戎賀勞旋。醉和金甲舞,雷鼓動山川?!?/p>
(5).掛在 會稽 城門上的鼓。 清 錢謙益 《奉贈會稽倪太公十四韻》:“揮灑剡藤成五色,鏗鍧雷鼓有餘音?!眳⒁姟?雷門 ”。
(6).指雷,雷聲?!豆茏印葮I(yè)》:“不言之聲,疾於雷鼓;心氣之形,明於日月?!薄段倪x·枚乘<七發(fā)>》:“混混庉庉,聲如雷鼓。” 李善 注:“混混庉庉,波浪之聲也?!对浇~書》:‘ 越王 勾踐 曰:浩浩之水,聲音若雷霆?!?元 馬致遠 《薦福碑》第三折:“振乾坤,雷鼓鳴;走金蛇,電影開?!?明 夏完淳 《觀濤》:“海女霓旌乍有無,雷鼓填填 屏翳 怒?!卑?, 屏翳 ,雷神名。
亦作“ 雷皷 ”。亦作“靁鼓”。擂鼓,打鼓。雷,通“ 擂 ”。 三國 魏 曹操 《船戰(zhàn)令》:“雷鼓一通,吏士皆嚴。再通,什伍皆就船?!?/p>
尹鶚名句,菩薩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