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魏了翁《次德先韻》:
二氣同一根,本體浩兮淵。
可見川上逝,未發(fā)心下泉。
真機亡停息,果剝根長鮮。
定理亡將迎,塵境地自偏。
形神既外發(fā),何者操其權(quán)。
蕓蕓萬感通,存處元寂然。
一物一太極,不間大小年。
隨處無虧缺,井居而用遷。
至人配天德,知周物之先。
學者事何事,省察於眇綿。
注釋參考
學者
(1).做學問的人;求學的人?!墩撜Z·憲問》:“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?!薄抖Y記·學記》:“學者有四失,教者必知之。” 唐 薛存誠 《太學創(chuàng)置石經(jīng)》詩:“儒林道益廣,學者心彌鋭。” 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記事一》:“ 滎陽 呂公 教學者讀書,須要字字分明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學者當知所尚,不可視兩刻為尋常而忽之耳?!?/p>
(2).在學術(shù)上有一定造詣的人?!肚f子·刻意》:“語仁義忠信,恭儉推讓,為修己而已矣;此平世之士,教誨之人,游居學者之所好也?!?成玄英 疏:“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, 宣尼 之居 洙 泗 ,或游行而議論,或安居而講説,蓋是學人之所好?!薄妒酚洝げ牧袀鳌罚骸胺?qū)W者載籍極博,猶考信於六蓺?!薄杜f五代史·晉書·史匡翰傳》:“尤好《春秋左氏傳》,每視政之暇,延學者講説,躬自執(zhí)卷受業(yè)焉?!?清 李漁 《比目魚·贈行》:“昨日在幾案之上,又見他幾首新詩,竟是一個大文人真學者?!?魯迅 《而已集·讀書雜談》:“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,是文學家,是學者。”
何事
(1).什么事;哪件事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休沐重還道中》詩:“問我勞何事?沾沐仰清徽?!?唐 方干 《經(jīng)周處士故居》詩:“愁吟與獨行,何事不傷情?”《朱子語類》卷八:“陽氣發(fā)處,金石亦透,精神一到,何事不成?”
(2).為何,何故。 晉 左思 《招隱》詩之一:“何事待嘯歌?灌木自悲吟?!薄缎绿茣こ良葷鷤鳌罚骸叭魪V聰明以收淹滯,先補其缺,何事官外置官?” 宋 劉過 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詞:“湖上 新亭 好,何事不曾來?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狡脫》:“不解天公意,教人枉猜謎:何事癡呆漢,到處逢佳麗?”
省察
[examine oneself critically;examine one's thought and conduct] 反省檢查自己
詳細解釋(1).審察;仔細考察?!冻o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弗省察而按實兮,聽讒人之虛辭?!薄妒酚洝峭蹂袀鳌罚骸氨菹露嗖∈е?,不能省察?!?宋 蘇轍 《論用臺諫札子》:“惟陛下留神省察,無忽臣言,則社稷之福也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魁制府》:“公至營宣諭畢, 勒公 即就逮,合營訴其寃抑,乞公代奏,公毫不省察,故人心渙散,不復為其所用?!?/p>
(2).檢查;內(nèi)省。 宋 蘇軾 《黃州安國寺記》:“間一二日輒焚香默坐,深自省察,則物我相忘,身心皆空。” 明 王守仁 《傳習錄》卷上:“古人所以既説一個知,又説一個行者,只為世間有一種人,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,全不解思維省察也?!?魯迅 《<三閑集>序言》:“其實呢,我自己省察,無論在小說中,在短評中,并無主張將青年來‘殺,殺,殺’的痕跡,也沒有懷著這樣的心思。”
眇綿
亦作“ 眇緜 ”。 1.遠視貌。 漢 揚雄 《法言·先知》:“知其道者其如視,忽眇緜作昞。” 李軌 注:“眇緜,遠視。”
(2).幽遠;高遠;遼遠。 唐 張九齡 《題畫山水障》詩:“封翫有佳趣,使我心眇綿?!?宋 蘇轍 《超然臺賦》:“奏絲竹之憤怨兮,聲激越而眇緜。” 宋 葉適 《林叔和見訪道舊感嘆因以為贈》詩:“眾駿跨險遠,獨鵠超眇綿;謂當共驂服,可以爭聯(lián)翩?!?明 何景明 《織女賦》:“流波兮眇綿,致予兮遐音?!?/p>
(3).指高空。 宋 秦觀 《次韻莘老》:“較藝先豪俊,飛聲動眇綿?!?/p>
魏了翁名句,次德先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