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端裕《頌古十首》:
清凈法身花藥欄,眉毛刺倒須彌山。
誰將玉笛傳凄怨,吹過蘆藂明月彎。
注釋參考
清凈
清凈 (qīngjìng) 心境潔凈,不受外擾 clean,quiet 清凈守節(jié) 安定,不紛擾 peace and quiet 圖清凈 清潔純凈 clean and pure 清凈的山,清凈的水 簡(jiǎn)明不繁 concise 清凈簡(jiǎn)易 佛教語(yǔ)。指遠(yuǎn)離惡行與煩惱 quiet 出家清凈法身
(1).佛教語(yǔ)。梵語(yǔ)意譯。謂證得清凈自性,成就一切功德之身。“法身”不生不滅,無形而隨處現(xiàn)形,也稱為佛身。各乘諸宗所說不一?!洞蟀隳噤〗?jīng)·如來性品》:“知如來法身,長(zhǎng)存不變易。” 隋 慧遠(yuǎn) 《大乘義章》卷十八:“言法身者,解有兩義: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,名為法身;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,故名為法身?!?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劫比他國(guó)》:“嘗聞佛説,知諸法空,體諸法性,是則以慧眼觀法身也?!?湯用彤 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十一章:“法身者,圣人成道之神明耳?!?/p>
(2).指高僧之身。 唐 盧簡(jiǎn)求 《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》:“法身魁岸,相好莊嚴(yán),眉毛紺垂,顱骨圓聳?!?/p>
(3).舊指修煉得道之身。 明 張綸 《林泉隨筆》:“ 俞氏 則謂跨火不焦,入水不濡,道成之后,法身則然,豈可以血肉之軀投畀水火乎?”《西游補(bǔ)》第十六回:“ 行者 一時(shí)難忍,現(xiàn)出大鬧天宮三頭六臂法身,空中亂打?!?/p>
花藥
(1).植物學(xué)名詞。雄蕊的上部,長(zhǎng)在花絲的頂端,呈囊狀,里面有花粉。
(2).芍藥?!端螘ば煺恐畟鳌罚骸?湛之 更起風(fēng)亭、月觀,吹臺(tái)、琴室,果竹繁茂,花藥成行,招集文士,盡游玩之適,一時(shí)之盛也?!薄赌鲜贰ず箦鷤飨隆り惡笾鲝堎F妃》:“其下積石為山,引水為池,植以奇樹,雜以花藥?!?清 姚鼐 《過程魚門墓下作》詩(shī):“憶挈柔豪就 石渠 ,春風(fēng)花藥襲襟裾?!?/p>
毛刺
毛刺 (máocì) 動(dòng)植物外表所叢生的尖細(xì)的毛 bristle;seta 金屬工件上因某種原因產(chǎn)生的刺狀物 pad;burr 一種淺刺皮膚的方法,用來治療皮膚麻木不仁等病 skin needling須彌山
(1).梵語(yǔ)sumeru的譯音?;蜃g為 須彌樓 、 修迷盧 、 蘇迷盧 等。有“妙高”、“妙光”、“安明”、“善積”諸義。原為古 印度 神話中的山名,后為佛教所采用,指一個(gè)小世界的中心。山頂為 帝釋天 所居,山腰為四天王所居。四周有七山八海、四大部洲。《釋氏要覽·界趣》:“《長(zhǎng)阿含》并《起世因本經(jīng)》等云:四洲地心,即 須彌山 。此山有八山遶外,有大鐵圍山,周迴圍繞,并一日月晝夜回轉(zhuǎn)照四天下?!?唐 段成式 《酉陽(yáng)雜俎·天咫》:“釋氏書言, 須彌山 南面有閻扶樹,月過,樹影入月中?!薄斗馍裱萘x》第七三回:“非銅非鐵又非鋼,曾在 須彌山 下藏?!?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佛言須彌山》:“佛經(jīng)言 須彌山 高數(shù)萬由旬,日月繞山周行,為其峯影所蔽,遂分晝夜?!币嗍》Q“ 須彌 ”。 宋 蘇軾 《觀湖》詩(shī)之一:“ 須彌 有頂?shù)痛谷眨?兜率 無根下戴鼇。” 清 姚鼐 《題<四更山吐月圖>》詩(shī):“環(huán)海世界中 須彌 ,光明隱蔽行兩規(guī)。”
(2).指 喜馬拉雅山 。 康有為 有《望須彌山云飛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國(guó)聞西藏又割地矣》詩(shī)。
釋端裕名句,頌古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