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詩金華彥,接武丹霄烈
出自唐代楊巨源《奉酬竇郎中早入省苦寒見寄》:
玄冥怒含風(fēng),群物戒嚴(yán)節(jié)。
空山頑石破,幽澗層冰裂。
題詩金華彥,接武丹霄烈。
曠懷玉京云,孤唱粉垣雪。
窮陰總凝沍,正氣直肅殺。
天狼看墜地,霜兔敢拒穴。
悠然蓬蒿士,亦得奉朝謁。
羸驂苦遲遲,單仆怨切切。
端闈仙階邃,廣陌凍橋滑。
旭日鴛鷺行,瑞煙芙蓉闕。
司寒申鄭重,成歲在凜冽。
謝監(jiān)逢酒時,袁生閉門月。
漸思霜霰減,欲報陽和發(fā)。
誰家挾纊心,何地當(dāng)爐熱。
慘舒能一改,恭聽遠(yuǎn)者說。
注釋參考
題詩
(1).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,抒發(fā)感受,題寫詩句。多寫于柱壁、書畫、器皿之上。 唐 高適 《人日寄杜二拾遺》詩:“人日題詩寄草堂,遙憐故人思故鄉(xiāng)?!?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崔顥》:“后游 武昌 ,登 黃鶴樓 ,感慨賦詩。及 李白 來,曰:‘眼前有景道不得, 崔顥 題詩在上頭。’無作而去,為哲匠斂手云?!?清 金埴 《不下帶編》卷二:“頃見一士題詩隣壁,甚佳?!?/p>
(2).指所題寫的詩句。 魯迅 《南腔北調(diào)集·“連環(huán)圖畫”辯護(hù)》:“《你的姊妹》木刻七幅,題詩一幅。”
金華
金華 (Jīnhuá) 浙江省縣級市及專區(qū)政府所在地。位于浙江省中部,面積2227平方公里,市區(qū)面積18平方公里,人口84萬,市區(qū)人口11萬。經(jīng)濟(jì)以農(nóng)業(yè)為主,出產(chǎn)以金華火腿聞名 Jinhua接武
(1).步履相接。謂小步前進(jìn)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堂上接武,堂下布武?!?鄭玄 注:“武,跡也。亦相接,謂每移足半躡之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哄丁》:“楹鼓逢逢將曙天,諸生接武 杏壇 前?!?/p>
(2).步履相接。指舞步相接?!冻o·大招》:“二八接武,投詩賦只。” 朱熹 集注:“接,連也。武,跡也?!?/p>
(3).步履相接。形容人多擁擠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崇教》:“是以遐覽淵博者,曠代而時有;面墻之徒,比肩而接武也?!薄段簳だ钪C傳》:“異人相趨于絳闕,鴻生接武于儒館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忤時》:“當(dāng)今朝號得人,國稱多士。 蓬山 之下,良直差肩;蕓閣之中,英奇接武。”《金史·崔立傳》:“當(dāng)時冒進(jìn)之徒,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,比肩接武?!?/p>
(4).步履相接。形容親近;接近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》詩:“外庭時接武,廣陌更連鑣?!?宋 司馬光 《與呂晦叔簡》:“自 晦叔 入都,及得共事,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,未嘗得伸悃愊,雖日夕接武,猶隔闊千里也。”
(5).步履相接。前后相接;繼承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物色》:“古來辭人,異代接武,莫不參伍以相變,因革以為功。”《新唐書·上官儀傳》:“御史供奉赤墀下,接武夔龍,簉羽鵷鷺,豈 雍州 判佐比乎?” 馬宗霍 《書林藻鑒》:“ 唐 代書家之盛,不減于 晉 ,因由接武六朝,家傳世習(xí),自易為工?!?/p>
丹霄
(1).謂絢麗的天空。 漢 賈誼 詩:“青青云寒,上拂丹霄。” 晉 庾闡 《游仙詩》:“神岳竦丹霄,玉堂臨雪嶺?!?唐 李白 《門有車馬客行》詩:“謂從丹霄落,乃是故鄉(xiāng)親?!?康有為 《泛海至天津入京復(fù)還上?!吩姡骸叭f里煙波迴紫潮,五云宮闕聳丹霄?!?/p>
(2).帝王居處;朝廷;京都。 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成帝紀(jì)》:“故愿一登文石之階,陟丹霄之途?!?唐 韋應(yīng)物 《白沙亭逢吳叟歌》:“親觀文物蒙雨露,見我昔年侍丹霄。” 宋 蘇舜欽 《依韻和王景章見寄》:“夫君自上丹霄去,莫忘云泉寄好音。” 明 顧大典 《青衫記·樂天蒙召》:“文章事業(yè),風(fēng)流才調(diào),咫尺丹霄。”
(3).猶上蒼。 明 汪廷訥 《廣陵月》第二折:“我與你,乍見先已情投,一言便自機(jī)合,白首為期,丹霄可鑒。”
楊巨源名句,奉酬竇郎中早入省苦寒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