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不見古來燒水銀,變作北邙山上塵
出自唐代顧況《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》:
君不見古來燒水銀,變作北邙山上塵。
藕絲掛身在虛空,欲落不落愁殺{1*1}人。
睢水英雄多血刃,建章宮闕成灰燼。
淮王身死桂枝折,徐氏一去音書絕。
行路難,行路難,生死皆由天。
秦皇漢武遭下脫,汝獨(dú)何人學(xué)神仙。
君不見擔(dān)雪塞井徒用力,炊砂作飯豈堪吃。
一生肝膽向人盡,相識(shí)不如不相識(shí)。
冬青樹上掛凌霄,歲晏花凋樹不凋。
凡物各自有根本,種禾終不生豆苗。
行路難,行路難,何處是平道。
中心無事當(dāng)富貴,今日覺君顏色好。
君不見少年頭上如云發(fā),少壯如云老如雪。
豈知灌頂有醍醐,能使清涼頭不熱。
呂梁之水掛飛流,黿鼉蛟蜃不敢游。
少年恃險(xiǎn)若平地,獨(dú)倚長(zhǎng)劍凌清秋。
行路難,行路難,昔少年,今已老。
前朝竹帛事皆空,日暮牛羊古城草。
注釋參考
不見
不見 (bùjiàn) 不曾相見 do not see;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;丟失 be lost;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(zhuǎn)身就不見了古來
古來 (gǔlái) 自古以來 since time immemorial 古來如此 古來圣賢皆寂寞,唯有飲者留其名?!啤?李白《將進(jìn)酒》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。——清· 林覺民《與妻書》水銀
水銀 (shuǐyín) 同“汞” mercury變作
(1).突然發(fā)生變化?!稇?zhàn)國(guó)策·楚策四》:“ 襄王 聞之,顏色變作,身體戰(zhàn)慄?!?/p>
(2).變亂發(fā)生。 清 王韜 《甕牖馀談·賊中悍酋記》:“ 道光 二十年六月, 金田 變作?!?/p>
(3).變成,改變?yōu)??!秲号⑿蹅鳌返谑寤兀骸?鄧九公 道:‘那時(shí)我一把無名孽火從腳跟下直透頂門,只是礙著眾親友不好動(dòng)粗,我便變作一番啞然大笑。’”
北邙
亦作“ 北芒 ”。1.山名。即 邙山 。因在 洛陽 之北,故名。 東漢 、 魏 、 晉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。 漢 梁鴻 《五噫歌》:“陟彼 北芒 兮,噫!顧瞻帝京兮,噫!” 唐 沉佺期 《邙山》詩:“ 北邙山 上列墳塋,萬古千秋對(duì) 洛城 。”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一回:“三劫后,我在 北邙山 等你,會(huì)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(hào)。”
(2).借指墓地或墳?zāi)埂?晉 陶潛 《擬古》詩之四:“一旦百歲后,相與還北邙。” 唐 歐陽詹 《觀送葬》詩:“何事悲酸淚滿巾,浮生共是北邙塵。” 明 徐渭 《雌木蘭》第一出:“聽提刀廝殺把眉攢,長(zhǎng)嗟嘆道:‘兩口兒北邙近也,女孩兒東坦蕭然?!?王闿運(yùn) 《哀江南賦》:“鬼躑躅于北邙,人蕭條于東市。”
上塵
舊時(shí)表奏函牘中表示謙抑的套語,意為有污尊長(zhǎng)視聽。 晉 庾亮 《讓中書監(jiān)表》:“止足之分,臣所宜守,而偷榮昧進(jìn),日爾一日,謗讟既集,上塵圣朝?!?宋 宋祁 《上李相為撰燕子樓記書》:“輒譔定記草,上塵省覽。審若疎謬蕪累,恐辱琬琰,伏望掇去,別咨名才?!?清 《與董樵書》:“形跡阻隔,悃款莫通。輒録數(shù)詩,上塵洞矚。”
顧況名句,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師大一卡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