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教釵燕輕分,鏡鸞慵舞,是孤負(fù)、幾番春晝
出自宋代王嵎《祝英臺近·柳煙濃,花》:
柳煙濃,花露重,合是醉時(shí)候。
樓倚花梢,長記小垂手。
誰教釵燕輕分,鏡鸞慵舞,是孤負(fù)、幾番春晝。
自別后。
聞道花底花前,多是兩眉皺。
又說新來,比似舊時(shí)瘦。
須知兩意長存,相逢終有。
莫謾被、春光僝僽。
注釋參考
釵燕
釵上之燕狀鑲飾物。傳說佩之吉祥。語本《太平御覽》卷七一八引《洞冥記》:“ 元鼎 元年,起 招靈閣 。有神女留一玉釵與帝,帝以賜 趙婕妤 。至 昭帝 元鳳 中,宮人猶見此釵,共謀欲碎之。明旦視之匣,唯見白鷰直升天,故宮人作玉釵,因改名玉鷰釵,言其吉祥?!?宋 范成大 《題湯致遠(yuǎn)運(yùn)使所藏隆師四圖·倦繡》詩:“困來如醉復(fù)如愁,不管低鬟釵燕溜?!?清 趙執(zhí)信 《絕句》之八:“緑云撩繞惹生衣,釵燕參差拂鏡飛?!?/p>
鏡鸞
(1). 南朝 宋 范泰 《鸞鳥》詩序:“昔 罽賓王 結(jié)罝 峻卯 之山,獲一鸞鳥。王甚愛之。欲其鳴而不致也,乃飾以金樊,饗以珍羞。對之愈戚,三年不鳴。其夫人曰:‘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,何不懸鏡以映之?!鯊钠湟?,鸞覩形悲鳴,哀響沖霄,一奮而絶。”后常以“鏡鸞”比喻分離之夫妻。 宋 盧祖皋 《謁金門》詞:“釵鳳鏡鸞誰問,想見粉香啼損。” 明 陸采 《千金記·佳音》:“一從那日鏡鸞分,杳無音信?!?/p>
(2).指鏡子。 元 無名氏 《碧桃花》第二折:“到如今翠減雙眉,羞見這鬢邊霜將鏡鸞對。”
孤負(fù)
(1).違背;對不住。舊題 漢 李陵 《答蘇武書》:“功大罪小,不蒙明察,孤負(fù) 陵 心?!?唐 韓愈 《感春》詩:“孤負(fù)平生志,已矣知何奈。” 宋 劉過 《臨江仙》詞:“青眼已傷前遇少,白頭孤負(fù)知音。” 明 方孝孺 《與鄭叔虔書》:“但媿學(xué)術(shù)荒陋,無所建明,孤負(fù)期待,以損知人之哲?!?/p>
(2).謂徒然錯(cuò)過。 宋 黃機(jī) 《水龍吟》詞:“恨荼蘼吹盡,櫻桃過了,便只恁成孤負(fù)。” 元 無名氏 《抱妝盒》第一折:“他怎肯孤負(fù)子這艷陽三月天?!薄都t樓夢》第三八回:“秋光荏苒休孤負(fù),相對原宜惜寸陰?!?/p>
王嵎名句,祝英臺近·柳煙濃,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