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薛嵎《素上人圓鑒》:
何須百鍊取晶熒,大化非由巧力成。
所性本來無闕蝕,認(rèn)形卻恐未分明。
寒泉深夜轆轤靜,素魄中天世界清。
到此萬緣皆了了,笑他拂拭墮纏縈。
注釋參考
本來
本來 (běnlái) 從一開始 from the beginning 向來,原來 originally 原先;先前 at first 理所當(dāng)然 of course闕蝕
缺損。 明 馬愈 《馬氏日抄·狄梁公碑》:“有宮告院吏出職為尉,視碑字多闕蝕,以為無用,且厭人之求,呼隸史 曹彥 與謀,將沉之宅后廢沼內(nèi)?!?/p>
分明
分明 (fēnmíng) 清楚(明白)狀 clearly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,汝在九原,當(dāng)分明記之?!濉?袁枚《祭妹文》 簡(jiǎn)單明了地 plainly 這分明不對(duì) 清楚地劃開界限 clearly demarcated薛嵎名句,素上人圓鑒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