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晁說之《書觸目》:
山以石得名,土惟山之賊。
如何云此山,土石相充斥。
土上而石下,無良躋有德。
土實最下底,位高忝厥職。
或云三千年,此土化為石。
頑陰不堅陽,如寄暫容跡。
因知造化功,不出纖毫力。
君子自苦辛,小人多羽翼。
念從開辟來,久矣莫變革。
吾其柰此何,唧唧復唧唧。
注釋參考
如寄
好像暫時寄居。比喻時間短促。《古詩十九首·驅車上東門》:“人生忽如寄,壽無金石固。” 三國 魏 曹丕 《善哉行》:“人生如寄,多憂何為?!?/p>
容跡
亦作“容蹟”。猶存身;安身?!妒酚洝ら死镒痈拭袀鳌罚骸?甘茂 曰:‘臣得罪於 秦 ,懼而遯逃,無所容跡?!薄段倪x·潘岳<秋興賦>》:“行投趾於容跡兮,殆不踐而獲底?!?李善 注:“言人之行,投趾在乎容跡之地?!?宋 王安石 《謝范資政啟》:“某容跡海濱,被光臺照,童 烏 署第,夙荷于揄揚;立 鯉 聯(lián)榮,復深于契眷,幸當棲芘,以處鈞成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避亂》詩之四:“此方容跡便,止為過來稀。一自人爭避,溪山客易知?!?/p>
見“ 容跡 ”。
晁說之名句,書觸目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