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柏《題定武蘭亭副本》:
玉華末命昭陵士,蘭亭神跡埋千古。
率更搨本入時珉,鹽帝歸裝投定武。
薛家翻刻愚貴游,舊石宣和龕御府。
胡塵橫空飛渡河,中原荊棘穴豺虎。
維揚(yáng)蒼茫駕南轅,百年文物不堪補(bǔ)。
紛紛好事競新模,傾欹丑俗亡遺矩。
如今薛本亦罕見,仿佛典刑猶媚嫵。
清歡盛會何足傳,右軍它帖以千數(shù)。
托言此筆不可再,慨然陳跡興懷語。
今昔相視無已時,手掩塵編對秋雨。
注釋參考
玉華
(1).最精美的玉?!冻o·劉向<九嘆·遠(yuǎn)逝>》:“杖玉華與朱旗兮,垂明月之玄珠。” 王逸 注:“言己修善彌固,手乃杖執(zhí)美玉之華,帶明月之珠?!?隋 盧思道 《勞生論》:“艷姬美女,委如脫屣;金銑玉華,棄同遺跡?!?/p>
(2).指最美的玉佩?!赌绿熳觽鳌肪硪唬骸疤熳蛹沃n以左佩玉華?!?郭璞 注:“玉華之佩,佩之精也?!?/p>
(3).指純潔如玉的白花,多指菊、梅等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辯道論》:“瓊?cè)镉袢A,不若玉圭之潔也?!?唐 張賁 《和魯望白菊》:“雪彩冰姿號玉華,寄身多是地仙家?!?宋 方岳 《夢尋梅》詩:“一生煙雨蓬茅底,不夢金貂侍玉華?!?/p>
(4).指道家謂服之可以長生的玉屑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玉格》:“ 鹿皮公 吞玉華而流蟲出尸?!?清 周亮工 《今夕歌宿郎山呂正始天咫樓作》:“吞玉華兮舞翠翹,服霜散兮上云霄。”
(5).仙女名。 唐 李康成 《玉華仙子歌》:“ 紫陽仙子 名 玉華 ,珠盤承露餌丹砂?!薄对企牌呋`》卷四六:“玉童侍衛(wèi), 玉華 扶生?!?/p>
(6).比喻才德。 隋 盧思道 《遼陽山寺愿文》:“六宮眷屬,諸王昆弟,皆智慧莊嚴(yán),玉華松茂。”
(7).比喻秀出的子弟。 宋 張孝祥 《丑奴兒·張仲欽生日》詞:“ 伯鸞 德耀 賢夫婦,見説宜家。見説宜家,庭砌森森長玉華?!?清 金農(nóng) 《人日寄小侄》詩:“千里歸情覺晏眠,何時接手玉華前。”
(8).道教語。稱鬢發(fā)?!饵S庭內(nèi)景經(jīng)·若得章》:“云儀玉華俠耳門?!?梁丘子 注:“云儀、玉華、鬢髮之號?!?/p>
末命
(1).帝王臨終時的遺命。《書·顧命》:“皇后憑玉幾,道揚(yáng)末命,命汝嗣訓(xùn)?!薄度龂尽の褐尽R王芳傳》:“大將軍、太尉奉受末命,夾輔朕躬?!薄端螘ぶx晦傳》:“及先帝不豫,導(dǎo)揚(yáng)末命,臣與故司徒臣 羨之 ……等,并升御牀,跪受遺詔?!?宋 曾鞏 《韓琦制》:“及受末命,戡濟(jì)艱難?!?清 尤侗 《嘒鸞火》詩:“先皇末命猶在耳,嘒鸞一火何匆匆?!?/p>
(2).泛指臨終時的遺教。 清 黃宗羲 《贈刑部侍郎振華鄭公神道碑》:“於是血書末命,穴墻藏之,舉火zi{1~1}焚?!?章炳麟 《瑞安孫先生傷辭》:“嗚呼!不浹辰乎先生遂捐館舍焉,知向日所以詔 炳麟 者,今遂為末命也?!?/p>
(3).猶言厄運(yùn)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傷愛子賦》:“就深悼而誰弭,歸末命兮何陳?”
(4).晚年的命運(yùn)。 明 陳與郊 《義犬》第五折:“笑慵奴本性迷,嘆山翁末命低?!?/p>
昭陵
(1).陵墓名。 唐太宗 墓。在 陜西省 禮泉縣 九嵕山 。利用山峰鑿成。著名的 昭陵 六駿石刻,原來即列置在 昭陵 北面祭壇的東西兩廡房內(nèi)。 前蜀 韋莊 《聞再幸梁洋》詩:“ 興慶 玉龍寒自躍, 昭陵 石馬夜空嘶。” 清 張際亮 《遷延》詩:“石馬 昭陵 煩北望, 太宗 兄弟總縱橫?!眳㈤?宋 宋敏求 《長安志·醴泉》。
(2).陵墓名。 明穆宗 墓。在 北京市 昌平縣 大峪山 東。為 明 十三陵之一。
(3).陵墓名。 清太宗 墓。亦稱 北陵 。在 遼寧省 沉陽市 北 隆業(yè)山 。為關(guān)外 清 代三陵( 昭陵 、 福陵 和 永陵 )中規(guī)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個。解放后辟為 北陵公園 。參閱《清會典事例·盛京工部·陵寢規(guī)制》。
(4). 宋 仁宗 葬 永昭陵 , 宋 人以 昭陵 作為 仁宗 的代稱。 宋 樓鑰 《王岐公玄英宗詔草》:“ 昭陵 以 英宗 為皇子?!?宋 陳鵠 《耆舊續(xù)聞》卷三:“一日…… 昭陵 曰:‘甚好?!?/p>
蘭亭
(1).亭名。在 浙江省 紹興市 西南之 蘭渚山 上。 東晉 永和 九年(公元353年) 王羲之 之 謝安 等同游于此, 羲之 作《蘭亭集序》。
(2).指《蘭亭帖》。 唐 李約 《蕭子云飛白蕭字贊序》:“比獲《蘭亭》之書,世情觀之,未若野人之塊,不闕於世,在世為無用之物,茍適余意,於余則有用已多?!?宋 陸游 《太平時》詞:“臨罷《蘭亭》無一事,自修琴?!?明 陶宗儀 《<蘭亭集>刻》:“《蘭亭》一百一十七刻,裝褫作十冊,乃 南宋 理宗 內(nèi)府所藏,每版有內(nèi)府圖書鈐縫玉池上,后歸 賈平章 。” 郁達(dá)夫 《寄映霞》詩之二:“欲撰 西泠 才女傳,苦無椽筆寫《蘭亭》?!?/p>
(3).見“ 蘭亭春 ”。
神跡
見“ 神跡 ”。
同“ 神跡 ”。
亦作“ 神跡 ”。亦作“ 神蹟 ”。神靈的事跡;靈異的現(xiàn)象。 晉 陸機(jī) 《漢高祖功臣頌》:“游精杳漠,神跡是尋?!币槐咀鳌?神跡 ”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薩他泥濕伐羅國》:“城西北四五里,有窣堵波……中有如來舍利一升,光明時照,神跡多端。”《太平天囯文書匯編·天王詔書·賜英國全權(quán)特使額爾金詔》:“神蹟權(quán)能言不盡,早到天堂可悟之。” 胡適 《<西游記>考證》二:“況且 玄奘 本是一個偉大的宗教家,他的游記里有許多事實,如沙漠幻景及鬼火之類,雖然都有理性的解釋,在他自己和別的信徒的眼里,自然都是‘靈異’,都是‘神跡’?!?/p>
千古
千古 (qiāngǔ) 指久遠(yuǎn)的年代 through the ages 千古風(fēng)流人物?!巍?蘇軾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 千古江山?!巍?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詞 縱有千古?!濉?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·文集》 成為千古罪人 永遠(yuǎn)地 forever 千古奇冤,江南一葉——zhou{1-1}恩{1~1}來 千古奇聞 婉辭,哀悼死者,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。多用于挽聯(lián)、花圈等的上款 eternal repose王柏名句,題定武蘭亭副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