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克莊《讀友人奏藁》:
首規(guī)旒冕次鈞衡,紙價遙知貴洛城。
谷永有知應愧死,曹蜍無氣謾偷生。
弘寬斂衽慚三策,桑濮收聲讓九成。
聞說龍?zhí)炀阗潎@,法筵第一義分明。
注釋參考
聞說
猶聽說。 唐 孟浩然 《洛中訪袁拾遺不遇》詩:“聞説梅花早,何如北地春?”《水滸傳》第二三回:“江湖上多聞説 武二郎 名字,不期今日卻在這里相會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聞臺州警》詩之一:“聞説 天臺 踰萬丈,可容長嘯碧峯頭?”
龍?zhí)?/h3>
佛教語。即天龍八部。皆為護法神?!斗g名義集·八部》:“一天,二龍,三夜叉……八摩睺羅伽?!?宋 朱熹 《次昭遠致政丈得雨韻》:“誠通幽隱知無閒,喜動龍?zhí)煨庞幸?。?明 邵璨 《香囊記·祈禱》:“叩首禱龍?zhí)?,保禳特賜週全?!眳⒁姟?天龍八部 ”。
贊嘆
贊嘆 (zàntàn) 稱贊;嘆賞 highly praise; gasp in admiration 贊嘆不已法筵
佛教語。指講經(jīng)說法者的座席。引申指講說佛法的集會?!独銍澜?jīng)》卷一:“法筵清眾,得未曾有。” 南朝 齊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道帙長擯,法筵久埋?!?清 姚鼐 《魏三藏菩提流支在胡相國第譯<金剛經(jīng)>刻石拓本》詩:“糜爛戰(zhàn)鬭峻刑網(wǎng),窮飾寺廟開法筵?!?/p>
第一義
(1).佛教語。指最上至深的妙理。也稱第一義諦、真諦、勝義諦。與世諦、俗諦或世俗諦對稱。《大乘入楞伽經(jīng)·集一切佛法品》:“第一義者是圣樂處因言而入,非即是言。第一義者是圣智內(nèi)自證境,非言語分別智境。言語分別不能顯示?!薄秹?jīng)·付囑品》:“能善分別相,第一義不動。但作如此見,即是真如用?!?唐 杜甫 《謁文公上方》詩:“愿聞第一義,迴向心地初?!?/p>
(2).泛指最為重要的道理。 明 羅洪先 《論學書》:“力行是 孔 門第一義。” 魯迅 《熱風·隨感錄三十五》:“我有一位朋友說得好:‘要我們保存國粹,也須國粹能保存我們?!4嫖覀?,的確是第一義。”
分明
分明 (fēnmíng) 清楚(明白)狀 clearly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,汝在九原,當分明記之?!濉?袁枚《祭妹文》 簡單明了地 plainly 這分明不對 清楚地劃開界限 clearly demarcated劉克莊名句,讀友人奏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