煉息綿綿來往,自然得、子母和同
出自元代馬鈺《滿庭芳 唐括氏兒子出家,以詞贈之 按此詞有》:
冒雪行車,迎風訪道,投余特地參同。
說些修養(yǎng),不論虎和龍。
講甚嬰兒姹女,無龜蛇、日月交宮。
無水火,亦無嗽咽,更沒按時功。
的端真妙用,無為活計,清凈家風。
鎖心猿意馬,勿縱狂蹤。
煉息綿綿來往,自然得、子母和同。
全性命,紫書來詔,直赴大羅宮。
注釋參考
綿綿
綿綿 (miánmián) 微細;連續(xù)不斷的樣子 continuous;unbroken 秋雨綿綿來往
來往 (lái-wǎng) 來和去 come and go 街上來往的人很多 通行 thoroughfare 翻修路面,禁止車輛來往 聯(lián)系、交往或接觸——用于人 contact;dealing;intercourse;mingle; transaction 他僅與那些百萬富翁們來往 左右;上下 about;around 總不過二尺來往水自然
自然 (zìrán) 宇宙萬物;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總和,即整個物質(zhì)世界,自然界 nature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傳》 擇于自然?!猍英]赫胥黎著、 嚴復譯《天演論》 近于自然?!淘唷秷D畫》 natural 屬于或關于自然界的、存在于或產(chǎn)生于自然界的、非人為的 自然現(xiàn)象 自然之驗。——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 不勉強,不拘束,不呆板 他的動作很自然 復得返自然。(指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)?!獣x· 陶淵明《歸園田居》 自然蛾眉?!啤?李朝威《柳毅傳》 不經(jīng)人力干預而自由發(fā)展 natually;in the ordinary course of events 聽其自然 當然 of course;naturally 帶露折花,色香自然要好得多?!斞浮冻ㄏκ啊?h3>子母(1).母子。亦指母女?!睹献印るx婁下》:“夫 章子 ,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?”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老父已去, 高祖 適從旁舍來, 呂后 具言客有過,相我子母皆大貴?!?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一:“ 法本 眾僧徒,別了 鶯鶯 、夫人子母,佛堂里自監(jiān)覷,覷著收拾鋪陳來的什物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兩個恐怕連累,只得去殿帥府首告:‘ 王教頭 棄家在逃,子母不知去向。’”
(2).指大小、主從關系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詠懷》之八:“昔聞 東陵 瓜,近在 青門 外。連畛距阡陌,子母相鉤帶。”《通志·總序》:“文有子母,主類為母,從類為子。凡為字書者皆不識子母。”
(3).古稱錢幣輕而幣值低者為子,重而幣值高者為母?!秶Z·周語下》“古者天災降戾,於是乎量資幣、權輕重,以振救民。民患輕,則為作重幣以行之,於是乎有母權子而行,民皆得焉” 三國 吳 韋昭 注:“重曰母,輕曰子。以貿(mào)物,物輕則子獨行,物重則以母權而行之也。子母相通,民皆得其欲也。” 唐 杜甫 《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》之五:“夫時患錢輕,以至於量資幣,權子母。代復改鑄,或行乎前榆莢、后契刀?!?仇兆鰲 注引 應劭 曰:“母,重也,其大倍,故為母。子,輕也,其輕小半,故為子?!?/p>
(4).猶言本利。子,利息;母,本金。 唐 柳宗元 《道州文宣王碑》:“立廩以周食,圃畦以毓蔬,權其子母,贏且不竭?!?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秀姑》:“獲百金,入都營運。半年,子母幾相等?!?金和 《印子錢》詩:“今日與女錢十千,明日與我三百錢,三百復三百,如此五十日,累累十五千,子母償始畢。”
(5).指杯盤。 唐 張鷟 《朝野僉載》卷一:“ 龍朔 年已來,百姓飲酒作令,云:‘子母相去離,連臺拗倒?!幽刚?,盞與盤也;連臺者,連盤拗倒盞也?!?/p>
和同
(1).指 春秋 時代兩個互為對應的常用語。和謂可否相濟,相輔相成;同謂單一不二,無所差異。和能生物,同無所成?!秶Z·鄭語》:“夫和實生物,同則不繼。以他平他謂之和,故能豐長而物歸之;若以同裨同,盡乃棄矣:故先王……務和同也?!?韋昭 注:“和謂可否相濟,同謂同欲?!薄秶Z·周語中》:“和同可觀?!?韋昭 注:“以可去否曰和,一心不二曰同。和同之道行,則德義可觀也?!薄墩撜Z·子路》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?!?何晏 集解:“君子心和,然其所見各異,故曰不同;小人所嗜好者同,然各爭利,故曰不和?!?朱熹 集注引 尹毅 曰:“君子尚義,故有不同;小人尚利,安得而和?”參閱《左傳·昭公二十年》。
(2).和睦同心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大臣不和同,國之危也。”《漢書·吾丘壽王傳》:“今 漢 自 高祖 繼 周 ,亦昭德顯行,布恩施惠,六合和同?!?宋 歐陽修 《筆說·富貴貧賤》:“凡事不和同,則不濟?!?明 柯丹丘 《荊釵記·合巹》:“夫妻到老兩和同。” 黃遠生 《政界內(nèi)形記》一:“國務卿之不能和同一致以進行者,則組織之始已種其因,固無可言矣。”
(3).調(diào)和?!抖Y記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天氣下降,地氣上騰,天地和同,草木萌動。”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:“筋脈和同,骨髓堅固?!薄痘茨献印m真訓》:“含陰吐陽,而萬物和同者,德也?!薄端问贰分臼罚骸疤烊撕屯?,恩澤洋普。”
(4).伙同;合伙?!短坡墒枳h·名例四·略和誘人》:“和同相賣者,謂兩相和同,共知違法?!薄对湔隆ば滩渴拧そT略》:“和同相賣為奴婢者,各斷一百七?!?清 梁章鉅 《退庵隨筆·官常一》:“﹝按察使與藩司﹞厥后和同溺職,而事權歸兩院矣。”
(5).“和光同塵”的略語。 唐 韓愈 《贈別元十八協(xié)律》之一:“治惟尚和同,無俟於謇謇。” 龔頤正 《續(xù)釋常談》引 唐 韓偓 《金鑾密記》:“上執(zhí) 偓 手,涕泣曰:‘我勸你且和同,果如此,有何利益苦sha{1-1}人!’” 章士釗 《蘇報案始末記敘》:“余私念助人為理,覆人之產(chǎn),不祥;自折其志,茍為和同,不義?!?錢鍾書 《圍城》三:“買jia{1*1}文{1|1}憑是自己的滑稽玩世;認干親戚是自己的和同隨俗。”參見“ 和光同塵 ”。
(1).指 春秋 時代兩個互為對應的哲學常用語。龢謂可否相濟,相輔相成;同謂單一不二,無所差異。龢能生物,同無所成?!秶Z·周語中》:“飲食可饗,龢同可觀?!?韋昭 注:“以可去否曰和,一心不二曰同,和同之用行,則德義可觀?!?/p>
(2).謂平和,不交戰(zhàn)?!秶Z·周語中》:“夫戰(zhàn),盡敵為上,守龢同順義為上。” 韋昭 注:“守龢同,謂不相與戰(zhàn)而平和也?!?/p>
(3).調(diào)和。 宋 羅泌 《路史·后紀三·炎帝》:“因天地之資,而與之龢同?!?/p>
馬鈺名句,滿庭芳 唐括氏兒子出家,以詞贈之 按此詞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