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庭堅《和舍弟中秋月》:
高秋搖落四十五,清都早霜凋桂叢。
纖塵不隔四維凈,寒光獨照萬象中。
少年氣與節(jié)物競,詩豪酒圣難爭鋒。
桓伊老驥思千里,尚能三弄當(dāng)清風(fēng)。
廣文陋儒嬾於事,浩歌不眠倚梧桐。
百憂生火作內(nèi)熱,何時心與此月同。
后生晚出不勉學(xué),從漢至今無揚雄。
天馬權(quán)奇大宛種,吾家阿熊風(fēng)骨聳。
言詩已出靈運前,行身未聞孟軻勇。
明窗文字不取讀,蜘蛛結(jié)網(wǎng)塵堆壅。
少壯幾時夏已秋,待而成人吾木拱。
憐汝起予秋月篇,我衰安得筆如椽。
但使樽中常有酒,不辭坐上更無氈。
把詩問字為汝說,便當(dāng)侯家歌舞筵。
注釋參考
起予
(1).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子曰:‘起予者, 商 也,始可與言《詩》已矣。’”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:“ 孔子 言 子夏 能發(fā)明我意,可與共言《詩》?!焙笠蛴脼閱l(fā)自己之意。 唐 韓愈 《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》詩:“將經(jīng)貴郡煩留客,先惠高文謝起予?!?宋 蘇軾 《答任師中家漢公》詩:“我時年尚幼,作賦慕 相如 。侍立看君談,精悍實起予?!?清 顧炎武 《與友人論學(xué)書》:“且以區(qū)區(qū)之見,私諸同志而求起予?!?/p>
(2).指啟發(fā)他人。《文選·應(yīng)璩<與廣川長岑文瑜書>》:“ 周 征 殷 而年豐, 衛(wèi) 伐 邢 而致雨,善否之應(yīng),甚於影響,未可以為不然也。想雅思所未及,謹書起予。” 呂向 注:“恐其不致至誠,不知善否之應(yīng),故以書起發(fā)其章?!?/p>
秋月
(1).秋夜的月亮。 晉 陶潛 《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》詩:“叩栧新秋月,臨流別友生?!?唐 杜甫 《十七夜對月》詩:“秋月仍圓夜,江村獨老身?!?清 陸圻 《與歌者陳郎》詩:“玉管謾吹秋月白,紅牙曾對綺筵新?!?殷夫 《放腳時代的足印》詩:“秋月的深夜,沒有蟲聲攪破寂寞,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?!?/p>
(2).秋季?!段簳らL孫嵩傳》:“比及秋月,徐乃乘之,則 裕 首可不戰(zhàn)而懸?!薄赌淆R書·州郡志上》:“土甚平曠,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,與 京口 對岸, 江 之壯闊處也?!?/p>
安得
安得 (ān dé)如何能得、怎能得。含有不可得的意思。
文選.宋玉.風(fēng)賦:「宋玉對曰:『此獨大王之風(fēng)耳,庶人安得而共之!』」 文選.劉邦.雜歌:「大風(fēng)起兮雲(yún)飛揚,威加海內(nèi)兮歸故鄉(xiāng)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?!?豈可。
筆如椽
《晉書·王珣傳》:“ 珣 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,既覺,語人曰:‘此當(dāng)有大手筆事?!矶郾溃哉炞h,皆 珣 所草?!焙笠蛞浴肮P如椽”喻大手筆或重要的文墨之事。 宋 蘇軾 《光祿庵》詩之一:“何事庵中著光祿,枉教閒處筆如椽?!?/p>
黃庭堅名句,和舍弟中秋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