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庭堅《龐道者名悟超贊》:
悟道識性,超凡入圣。
文殊一源,普賢萬行。
注釋參考
文殊
佛教菩薩名。 文殊師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稱。意譯為“妙吉祥”、“妙德”等。其形頂結(jié)五髻,象征 大日如來 的五智;持劍、騎青獅,象征智慧銳利威猛。為 釋迦牟尼佛 的左脅侍,與司“理”的 普賢菩薩 相對。 中國 傳其說法道場為 山西省 五臺山 。 晉 殷晉安 《文殊象贊》:“ 文殊 淵睿,式昭厥聲?!薄端挠斡洝ぬ迫乇浑y得救》:“愿佛慈悲,早見 文殊 金身,賜我真經(jīng),留傳東土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西僧》:“相傳山上徧地皆黃金, 觀音 、 文殊 猶生?!?/p>
普賢
佛教菩薩名。梵名為Samantabhadra,也譯為“遍吉”。與 文殊菩薩 并稱為 釋迦牟尼佛 之二脅士。寺院塑像,侍立于 釋迦 之右,乘白象。以“大行”著稱,其道場為 四川 峨眉山 。 宋 黃庭堅 《為黃龍心禪師燒香頌》詩之一:“夢中沉卻da{1*1}法船, 文殊 頓足 普賢 哭?!?趙樸初 《僧伽和佛的弟子》:“大乘經(jīng)典特別稱道 文殊師利 的大智, 普賢 的大廳, 觀世音 的大悲, 地藏 的大愿,所以這四大菩薩特別受到教徒的崇敬。”
黃庭堅名句,龐道者名悟超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