濯泉喚仙風,于此蕩靈魄。
出自唐朝李群玉《將游羅浮登廣陵楞伽臺別羽客》
清遠登高臺,晃朗縱覽歷。濯泉喚仙風,于此蕩靈魄。
冷光邀遠目,百里見海色。送云歸蓬壺,望鶴滅秋碧。
波瀾收日氣,天自回澄寂。百越落掌中,十洲點空白。
身居飛鳥上,口詠玄元籍。飄如出塵籠,想望吹{1|1}簫客。
冥冥人間世,歌笑不足惜。朅來羅浮巔,披云煉瓊液。
謝公云岑興,可以躡高跡。吾將抱瑤琴,絕境縱所適。
注釋參考
仙風
神仙的風致。形容人的瀟灑。 明 伍馀福 《蘋野纂聞·尹髼頭》:“見者以其童顏鶴髮,有仙風,爭延致之?!眳⒁姟?仙風道骨 ”。
于此
(1).在此。 漢 司馬相如 《上林賦》:“順天道以殺伐,時休息於此?!?南朝 宋 顏延之 《陶徵士誄》:“依世尚同,詭時則異。有一於此,兩非默置?!?/p>
(2).如此。 漢 阮瑀 《為曹公作書與孫權》:“思計此變,無傷於孤。何必自遂於此,不復還之。”
(3).至此;至今。 宋 蘇軾 《潮州修韓文公廟碑》:“獨 韓文公 起布衣,談笑而麾之。天下靡然從公,復歸于正,蓋三百年於此矣?!?/p>
靈魄
靈魂。 南朝 宋 謝莊 《宋孝武宣貴妃誄》:“銷神躬于壤末,散靈魄於天潯。” 宋 蘇舜欽 《歙州黟縣令朱君墓志銘》:“濯濯靈魄,安此萬年?!?清 孫枝蔚 《昨有》詩:“龍髯雖寂寞,靈魄自翱翔?!?李大釗 《厭世心與自覺心》:“以詭幻之筆,寫死之趣,頗足攝人靈魄。”
李群玉名句,將游羅浮登廣陵楞伽臺別羽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