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余靖《過大孤山》:
有形天地分,設(shè)險山河壯。
孤山鎮(zhèn)南服,峨峨楚之望。
中立亡所倚,屹然怪其狀。
石嵾入春空,翠柱搘秋浪。
片時起雪痕,萬頃排霜杖。
噫氣專呼吸,橫流以溟漲。
行人多躁進(jìn),那解明得喪。
不顧風(fēng)濤險,半就江魚葬。
掛席經(jīng)其旁,往往乞靈貺。
遂因孤獨名,塑立輕盈像。
綽約姑射姿,夢魂巫峽想。
如何方面祠,終古承其妄。
五岳視三公,降殺不過兩。
不然為子男,何以通祀享。
四氣均分風(fēng),條融各有掌。
避其狂怒勢,亦可利攸往。
亭育天地心,憑險恣蕩漾。
正直鬼神德,非名奚獨饗。
不使悔吝侵,庶幾忠信仗。
在人不在神,勿為虛稽顙。
注釋參考
四氣
(1).指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時的溫、熱、冷、寒之氣?!抖Y記·樂記》:“奮至德之光,動四氣之和,以著萬物之理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動四氣之和,謂感動四時之氣,序之和平,使陰陽順序也?!?唐 馮著 《行路難》詩:“春秋四氣更迴換,人事何須再三嘆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》:“蓊鬱三光晦,溫暾四氣勻。”
(2). 漢 儒附會天人相應(yīng)之說,以喜怒樂哀應(yīng)四時為四氣。 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王道通三》:“喜氣為暖而當(dāng)春,怒氣為清而當(dāng)秋,樂氣為太陽而當(dāng)夏,哀氣為太陰而當(dāng)冬。四氣者,天與人所同有也?!?/p>
分風(fēng)
(1).謂神仙把風(fēng)分為兩個方向。 晉 葛洪 《神仙傳·欒巴》:“ 廬山 廟有神……人往乞福,能使江湖之中分風(fēng)舉帆,船行相逢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廬江水》:“山下又有神廟,號曰 宮亭廟 ……山廟甚神,能分風(fēng)擘流,住舟遣使,行旅之人過必敬祀而后得去。故 晉 曹毗 詠云:‘分風(fēng)為二,擘流為兩?!?唐 王維 《贈焦道士》詩:“飲人聊割酒,送客乍分風(fēng)?!?明 談遷 《棗林雜俎·宮亭神》:“ 宮亭神 甚靈,有婢名 如愿 ,客有所求,叩 如愿 即獲。又能于湖心分風(fēng),使上下各得順風(fēng)?!?/p>
(2).借指分離。 宋 黃庭堅 《寄馀干徐隱甫》詩:“東江始分風(fēng),苔網(wǎng)饋百紙?!?/p>
(3).謂無定向的風(fēng)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漸江水》:“ 句踐 都 瑯邪 ,欲移 允常 冢。冢中生分風(fēng),飛沙射人,人不得近?!?/p>
余靖名句,過大孤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雙截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