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梅堯臣《又和》:
康莊咫尺有千山,欲問紫姑應(yīng)已還。
人似常娥來陌上,燈如明月在云間。
車頭小女雙垂髻,簾里新妝一破顏。
卻下玉梯雞已唱,謾語齊客解偷關(guān)。
注釋參考
卻下
落下。 唐 蘇鶚 《杜陽雜編》卷中:“﹝ 韓志和 ﹞善彫木,作鸞鶴鵶鵲之狀……以關(guān)捩置於腹內(nèi),發(fā)之則凌云奮飛,可高百尺,至一二百步外,方始卻下?!?/p>
玉梯
(1).猶玉樓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倡婦自悲賦》:“青苔積兮銀閣澀,網(wǎng)羅生兮玉梯虛。” 唐 李商隱 《代贈(zèng)》詩之一:“樓上黃昏欲望休,玉梯橫絶月如鉤。” 元 無名氏 《水仙子·鍾離》曲:“超凡入圣 漢 鐘離 ,沉醉誰扶下玉梯?!?/p>
(2).猶玉欄。 唐 杜牧 《貴游》詩:“門通碧樹開金鎖,樓對青山倚玉梯。” 宋 梅堯臣 《依韻和馬都官春日憶西湖寄陸生》:“時(shí)望前湖倚玉梯,云山橫絶路東西。”
謾語
(1).說謊話。 宋 邵博 《聞見后錄》卷二一:“ 光 年五六歲,弄青胡桃,女兄欲為脫其皮,不得。女兄去,一婢子以湯脫之。女兄復(fù)來,問脫胡桃皮者。 光 曰:‘自脫也?!裙m見,訶之曰:‘小子何得謾語?!?光 自是不敢謾語。”《明史·左良玉傳》:“ 馬士英 、 阮大鋮 用事,慮東林倚 良玉 為難,謾語修好,而陰忌之。”
(2).謊話。 郭希仁 《錢君定三傳》:“抵 青門 ,仰瞻城郭壯偉,嘆曰:古人謂攻城略地,殊非易事,向嗤為謾語,今乃信之。”
(1).隨意相語。謾,通“ 漫 ”。 南唐 馮延巳 《鵲踏枝》詞之四:“夜夜夢魂休謾語。已知前事無尋處?!?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十:“其身危,則顯言不可而曲言之;其思苦,則莊語不可而謾語之。”
(2).輕慢不遜的話。謾,通“ 慢 ”。《明史·流賊傳·李自成》:“ 楊嗣昌 督師 夷陵 ,檄令降, 自成 出謾語?!?/p>
梅堯臣名句,又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