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和六律應,交泰萬宇平
出自唐代權德輿《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賜百僚追賞因書所懷》:
錫宴朝野洽,追歡堯舜情。
秋堂絲管動,水榭煙霞生。
黃花媚新霽,碧樹含馀清。
同和六律應,交泰萬宇平。
春藻下中天,湛恩闡文明。
小臣諒何以,亦此摽華纓。
注釋參考
同和
(1).彼此和諧;相互協(xié)和?!抖Y記·樂記》:“大樂與天地同和,大禮與天地同節(jié)?!薄秶Z·齊語》:“居同樂,行同和,死同哀?!?唐 韓愈 《送汴州監(jiān)軍俱文珍序》:“天子無東顧之憂,方伯有同和之美。”
(2).謂與……同樣和煦。形容仁愛。 唐 李商隱 《獻河東公啟》之一:“伏惟尚書春日同和,秋霜共烈?!?/p>
六律
六律 (liùlǜ) 律,定音器(竹管)。共有十二個,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稱:1.黃鐘(C),2.大呂( # C),3.太簇(D),4.夾鐘( # D),5.姑洗(E),6.中呂(F),7.蕤賓( # F),8.林鐘(D),9.夷則( # G),10.南呂(A),11.無射( # A),12.應鐘(B),合稱十二律。區(qū)分開來,奇數(shù)(陽)稱六律,偶數(shù)(陰)稱六呂,合稱律呂。古書所說的六律,通常是就陰陽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six bamboo pitch pipes among the twelve交泰
(1).《易·泰》:“天地交,泰。” 王弼 注:“泰者,物大通之時也?!毖蕴斓刂畾馊谕?,則萬物各遂其生,故謂之泰。后以“交泰”指天地之氣和祥,萬物通泰。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班祿》:“是以天地交泰,陰陽和平。” 前蜀 貫休 《上孫使君》詩:“圣主得賢臣,天地方交泰?!?/p>
(2).指君臣之意互相溝通,上下同心。 明 張居正 《慶成侍宴》詩:“交泰正逢千載會,譾才何以佐昇平?!薄镀缴嚼溲唷返谝换兀骸鞍俟偌染弑矸Q賀,朕當賜宴答之,以表一時君臣交泰之盛?!?/p>
萬宇
(1).極言屋宇之多。宇,屋檐。 晉 陸機 《七徵》:“萬宇云覆,千楹林錯?!?/p>
(2).天下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元會曲》:“天儀穆藻殿,萬宇壽皇基?!?唐 褚亮 《祈穀樂章·舒和》詩:“庶俾億齡禔景福,長欣萬宇洽時邕?!?宋 陸游 《天申節(jié)賀表》:“天子有父尊之至,心均萬宇之歡?!?/p>
權德輿名句,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賜百僚追賞因書所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