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必本主人,兩心聊自足。
出自唐朝白居易《聞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,時予亦宿崔》
陋巷掩弊廬,高居敞華屋。新昌七株松,依仁萬莖竹。
松前月臺白,竹下風(fēng)池綠。君向我齋眠,我在君亭宿。
平生有微尚,彼此多幽獨(dú)。何必本主人,兩心聊自足。
注釋參考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本主
(1).原主。《隋書·李士謙傳》:“有牛犯其田者, 士謙 牽置涼處飼之,過於本主?!?唐 元稹 《彈奏劍南東川節(jié)度使?fàn)睢罚骸八鶝]莊宅奴婢,一物已上,并委觀察使據(jù)元沒數(shù)一一分付本主,縱有已貨賣破除者,亦收贖卻還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谑兀骸澳菚r,兩件東西,各歸本主,豈不是一樁大好事么?!?/p>
(2).該主人。 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そ甜B(yǎng)·藝果木》:“嚴(yán)飭所在居民及時栽種,如官長單騎親勘,有寸土荒閒者,本主重懲,村長莊頭并責(zé)?!?/p>
(3).舊時家人對別人稱其主子?!都t樓夢》第九九回:“如今都餓跑了,瞧瞧 十太爺 的本領(lǐng)!少不得本主兒依我!”
(4).本人,當(dāng)事人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五回:“那兩個和尚發(fā)話道:‘人家本主兒都答應(yīng)了,你不答應(yīng)!就是我們僧家賺個幾百錢香錢,也化的是十方施主的,沒化你的!’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七回:“這更好了,人家本主兒出來了。”
(5).過去白族地區(qū)供奉的村社之神,被認(rèn)為是保護(hù)本境之主,稱為“本主”。很多是神話、傳說、歷史中的著名人物。參閱《白族民間故事傳說集》。
兩心
(1).異心;二心?!盾髯印そ獗巍罚骸疤煜聼o二道,圣人無兩心。” 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哀帝紀(jì)下》:“上怒,召 嘉 詣尚書,責(zé)問以相等前坐不盡忠,外附諸侯,操持兩心,倍人臣之義。” 南朝 梁武帝 《子夜四時歌·秋歌》:“鏡中兩入髻,分明無兩心?!?/p>
(2).彼此之心;雙方的思想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大過之小過》:“兩心相悅,共其柔筋?!?唐 白居易 《長恨歌》:“臨別殷勤重寄詞,詞中有誓兩心知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五回:“再經(jīng) 鄧九公 年高有德,出來作這個大媒,姑娘縱然不便一諾千金,一定是兩心相印?!?/p>
自足
自足 (zìzú) 自我滿足 self-satisfied 自己覺得滿意 be satisfied oneself白居易名句,聞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,時予亦宿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