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景沂《松》:
仙往徑獨(dú)在,亭高山若堆。
知非凡木比,識(shí)得洞賓來(lái)。
骨蛻棧沉水,壇緣薜荔栽。
于何稚松子,有記弗詳該。
注釋參考
于何
(1).為何;如何。《詩(shī)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彼月而食,則維其常;此日而食,于何不臧?” 唐 王季友 《滑中贈(zèng)崔士瑾》詩(shī):“十年前見(jiàn)君,甲子過(guò)我壽;于何今相逢,華髮在我后?”
(2).什么。于,助詞。 漢 張衡 《西京賦》:“林麓之饒,于何不有!” 晉 左思 《蜀都賦》:“異類眾伙,于何不育!”
如何?!赌印し敲稀罚骸肮恃员赜腥怼:沃^三表? 子墨子 言曰:‘有本之者,有原之者,有用之者。於何本之?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。於何原之?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(shí)。於何用之?廢以為刑政?!?唐 韓愈 《贈(zèng)別元十八協(xié)律》詩(shī)之一:“ 何氏 之從學(xué),蘭蕙已滿畹。於何玩其光,以至歲向晚?!?/p>
稚松
亦作“穉松”。小松樹(shù);松樹(shù)苗。 宋 陸游 《云門(mén)感舊》詩(shī):“稚松看到偃霜蓋,廢寺憶曾開(kāi)寳坊?!?宋 陸游 《游云門(mén)諸蘭若》詩(shī):“古寺宛如昔,穉松森已行。”
詳該
具備,包括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自紀(jì)》:“上自 黃 唐 ,下臻 秦 漢 而來(lái),折衷以圣道,析理於通材,如衡之平,如鑑之開(kāi),幼老生死古今,罔不詳該。”
陳景沂名句,松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